阅读历史 |

一起打猎(1 / 4)

加入书签

下午他们把需要的土坯搓好,一排排晒在太阳地里,先晒两天走型,之后再翻面继续晒,连续晒几天才能干透。第二天唐圆就开始带着假农业大佬对已有的农田进行扶贫,

她的意思种地不能贪多,要种一块收一块,如果只贪图开荒的面积却不负责收成,那岂不是自浪费种子1原文中大佬在山里开荒估计第一年要纯纯交学费积累经验了,想想就心疼那些种子和花费的汗水

她没有纸笔,就用烧火棍儿在一块石板上写写画画,把封辰已经开荒种下的地块标记出来

一号田在水潭边上,因为被水漫过,水中的微生物成为养料不算缺磷肥,而且封辰种了黄豆,能补足土壤中的氮肥,只是缺少钾肥唐圆做好标记,“这两天烧的草木灰可以撒上。

为了节省草木灰不能随意撒,要在小苗旁边犁出垄沟,把草木灰撒进去。

最好再拎水浇灌一下,可以加速小苗吸收肥料的速度,还能软化地里的土坷垃,将其破碎成土。

二号田也在水潭边上,但是地势略育,土壤营养状况就比较差,但是这边土质尚可,没有大块土坷垃,可以拉腐殖土过来熟田。三号田的情况不同,之前可能是水泡子,如今干了变成湿地,土质粘稠,不适合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反而适合种水稻封辰之前听取了唐圆的建议,第一季种的全是大豆、花生,再就是秧了几垄红薯,种了几垄红高粱,并没有种玉米、小米那些。三号田的豆苗肉眼可见的不会有未来,即便挖沟排水也没用了,豆苗的根会被泡烂的,只希望能长大一点可以当一茬儿小绿肥。唐圆抬头看封辰:“你能弄来水稻吗?

却见封辰正偏头看着三号田的方向,平时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上竟然露出了悲伤

她不是看花眼了吧?

大佬会这么多愁善感?

与其说悲伤,不如说默哀。

大佬在为他的首开地默哀

唐圆想想封辰日常那惊人的食量,再想想他独自在山里开荒,原文中肯定毁了一季甚至两季的粮食,大佬估计得非常非常心痛,说不定饭都舍不得吃饱,啧唛,太可怜了。

她出声安慰:“这是开荒必须经过的步骤。

封辰扭头看她,面带疑惑

唐圆解释道:“荒地要变成熟田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需要三年的积累,第一年基本都是种绿肥的。他们在山里开荒,没有化肥的加持,其实和古代没有不同

开荒后的第一步不是种植,而是攒绿肥,最好种一茬紫云英或者豆子,夏天可以翻地当肥料,等秋天再种就会好很多,一二三号田不用那么麻烦

其他荒地是需要的

被唐圆这么一安慰封辰心情好了一点,不再那么心疼损失的豆种。

同时他也意识到开荒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容易

原本他寻思把地清理出来翻一遍,种上种子就可以收获的

唐圆给大佬提气,夸他,“你开荒的速度好快呀!

封辰:好吧,又被安慰道

他想了想,对唐圆道:“需要什么你记一下,下一次咱们出去争取都弄过来。‘

唐圆:“弄不来水稻种子的话咱们可以在那边种点空心菜、芹菜以及青菜什么的。

当然有水稻最好,因为他们缺口粮呀

现在即便拿东西进城也换不到什么粮食,毕竟大家都定量供应,除非认识什么粮管所、粮食局的干部封辰仔细问过什么样的水稻,说实话不管原主还是他都不认识原生态的水稻,吃大米并不会知道大米在地里的样子。唐圆又给他科普了一下水稻的历史和种植,“其实水稻并不局限在某个地方,种水稻的最重要条件是水源而不是温度。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北大荒也是种水稻的。

只不过北方一年一季水稻,南方可以两季甚至三季而已。

封辰记下了

接下来几天他们就四处收集腐殖土,封辰还去收集河底的淤泥

可惜山里的河流基本都是高处冲刷下来的雪水和雨水,水道底下也是冲刷出来的石头,并没有淤泥,没有淤泥他们可以自己造,挖沤肥池,把树叶草木混着泥土丢进去,再灌水沤肥

接连忙了五天,他们挖了三个沤肥池,周边埋了树枝做标记,免得不小心掉下去

这时候土坯晒差不多了,他们又花了一天时间准备需要的石块。

可惜这附近要么是大石块要么是小石头,竟然找不到合用的类似石块。

封辰考虑了一下,跟唐圆商量,“我记得北边一处山崖下有那种冲刷出来的片状石板,我们可以凿一点回来用,路上顺便看看下的鱼等子和陷阱。之前抓的野鸡和鱼吃完了,他们的口粮不多,最好再抓点野物补充口粮

唐圆自然同意

有石页岩的话那还找什么别的石头,直接拉回来用啊。

没有推车那就只能用自制的爬犁拖了

晚上多熬了浓稠的杂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