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 张飞:乌蒙山连着山外山(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秦朝一统之后放弃了分封制,改由朝廷集中治理所有的郡县】

【而他改的这个郡县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表面,这无疑是先进的,无比正确的】

【但在两千多年前来看,信息的传达是很慢的,这样就造成了政令难以传达】

【这样看来,他的疆域过大,就导致了政令不通】

秦始皇看到天幕说自己的郡县制一直用到了两千多年后,不由得感到一些愉悦。

这也算是自己另类的长生了吧。

同时也感到一些悲苦,自己的多次巡游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地太大了,需要在巡查的时候实施政令。

没想到后世之人还能够理解朕的苦心,简直就是被戳到了心窝。

【而且秦始皇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人口太多了,且因为贵族的残留,必定会造成贵族的田地财产还在贵族等少数人手中】

【这样就形成了农民的田地财产少,而农民人多,地又少,就会吃不饱饭导致其成为流民】

【这是很多朝代末年才有的景象,却因为秦始皇没有灭掉贵族,重新分配天下田产,导致其早早就出现了】

【而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个情况,直接就选择了暴力解决,大批发动劳力修长城,修阿房宫等等大型建筑】

【以及大量迁徙农民去空旷的国土居住,企图依此来解决农民多的问题】

一旁的扶苏愣然地看着自己的父亲,那位自称寡人的至尊者。

一直以为他是暴君,执行暴烈的政策,使农民苦不堪言,也使自己越发仇视他的政策。

却没想到才刚刚开始的秦朝,竟然就已经出现了后世朝代末期才有的景象,难怪会二世而亡。

而父亲那种种暴烈的决策竟是为了拯救这残破不堪的秦朝。

【但秦始皇执行的方法必然失败】

【因为在生产力落后的两千年前,移民必然会消耗大量财政,修建大工程就会影响农业】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家财政少就要多征收税,农民搞大工程导致农村少劳动力,少劳动力就创造不出多少税收】

【农民交不上税国家就越要征税,农民为了避税和保命,就必然会跟着造反】

【在这种临近崩溃的环境中,只缺一个导火线,那就是秦始皇的驾崩】

【驾崩后留下的那个秦二世根本无法阻止已经开始了的雪崩,最后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所以寡人的决策是错误的?

是寡人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嬴政看着天幕里的男子侃侃而谈,把自己的决策一步步解开,挑出那根透入骨髓的毒刺,是那么的刺眼,那么的透心。

锐利的眼神都在这一刻耷拉了下来,像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

扶苏在后面看着父皇的挺拔的身躯似乎弯了一些,不禁轻声叫道:“父皇~”

久处于秦始皇身边的李斯感觉更为清晰,曾经那经久不散的王霸之气仿佛在这一刻随风消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普通老人的年暮之气,散发着沉闷的气息。

大汉时期。

未央宫前的汉武帝陷入沉思。

原来这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吗?

卫青拱手道:“陛下,这个分析原因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也要警惕类似的事情发生。”

稍即一摆头又说:“不过我朝如今生机勃勃,陛下也是英明神武,倒也是不必太过担心。”

汉武帝似是听了进去,便嗯了一声以示知道了。

大唐时期。

长孙无忌摸了摸胡子道:“这后世之人的分析倒也有几分道理,迁徙民众耗空国家财政,征发民夫导致无人种田,二者就像水火,互不相容。”

李世民也是点头赞同:“爱卿所言甚是,如此看来,还是要多施仁政。”

“陛下圣明!”

众臣子也是趁机拍了拍马屁。

《大秦还是太急了》

《大秦,功在千秋》

《连出七代明君,堪称历史之最》

《没有秦始皇开启的大一统,就没有现在的华夏》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苔天下,威震四海》

《修长城倒是好事,修阿房宫就没什么用了,至少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不算好事》

《我倒觉得主要还是他改变心态,还当自己是贵族那一套做事,不然他为什么不灭多一点贵族,然后把资源分配给农民》

《在当时,能够开启大一统模式已经很不错了,你真当他是穿越玩家啊,还带着现在的见识去发展吗》

《就是就是,能够想到开启大一统模式已经很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