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复立(1 / 2)

加入书签

如今是胎还不稳,耿新月知道自己不能掉以轻心。她决定等满了三个月,胎儿稳定下来之后,再适当地增加一些活动,以增强自己的体质,为将来的生产做好准备。

府医在一旁听着耿新月的话,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尹嬷嬷。

尹嬷嬷是经验丰富的老嬷嬷,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对府医说道:“格格所言极是,妇人怀胎,断断不能大补,不然不好生产。”

府医闻言,心中顿时有了底。他自然知道耿格格的意思,但也不敢忽略了尹嬷嬷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尹嬷嬷的意见间接能表明四爷的意见。

府医见状,也应和道:“是,奴才会小心开方,力求稳妥。”

耿新月虽然能理解府医为什么看向尹嬷嬷,毕竟人家是四爷的奶嬷嬷,四爷信任下,福晋都敢直接怼上去的。

可不代表她不介意。

毕竟,她不用想也能知道,在自己和四爷的孩子之间,这个嬷嬷会怎么选择。

耿新月轻轻点头,表示理解。

她深知府医之所以在提及药方时看向尹嬷嬷,实则是出于对这位奶嬷嬷的敬重。

尹嬷嬷是四爷的奶嬷嬷,自小照顾四爷长大,她的地位在府中自是不言而喻。即便是福晋,在面对尹嬷嬷时,也不得不有所顾忌。

然而,这并不代表耿新月对此毫不介意。

她心中清楚,在这府中,尹嬷嬷的忠诚与信任只属于四爷。

在她与四爷的孩子之间,尹嬷嬷的选择无疑是偏向孩子的。

这样的认知让耿新月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她明白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府医见气氛有些凝重,忙转移话题,开始详细解释药方中的药材及其功效。

耿新月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庄子上的生活宛如一池静水,波澜不惊。然而,在这片祥和之外,朝堂上的四爷却正身处一场风云变幻的权利斗争之中。

清晨的阳光透过帘幕洒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朝服,肃然站立。

这时,一位索额图缓步上前,恭敬地向康熙爷奏报:“启禀圣上,关于复立太子一事,臣等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不知圣上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原本还略有些嘈杂的朝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满朝文武百官纷纷低下头,埋首于朝服之中,生怕被康熙爷的目光扫到,从而被点名发表意见。

他们心中都清楚,复立太子之事关系到朝廷的未来走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

在这凝重的气氛中,刚刚恢复上朝不久的四爷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身着此刻站在朝堂之上,脸上带着一丝从容与淡定。

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波涛汹涌,深知自己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康熙爷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四爷身上。他微微皱眉,语气威严地问道:“胤禛,你怎么看?”

四爷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康熙爷在试探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缓缓开口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复立太子之事关乎国家大事,一国储位,关系社稷千秋万代。皇阿玛英明神武,自有考量。”四爷跪地,声音洪亮,“再者,民间有句俗语,知子莫若父。皇阿玛自然知道,二哥是什么样的人,是否堪当大任。”

四爷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没有直接触及康熙爷的底线。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康熙爷听完他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朝堂之上的气氛随着康熙爷的点头而渐渐缓和下来。

在这些眼神之中,藏匿着各种心思。

有的大臣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似乎预见到太子复立的希望;有的则显得忧心忡忡,似乎在担忧这一决策可能带来的政治风波;还有的则是面无表情,但眼中却闪烁着深沉的光芒,似乎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得失。

康熙爷坐在那里,不置可否的态度让朝众人纷纷猜测。

他的脸庞上,皱纹像是岁月的烙印,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够看穿一切虚伪与伪装。他的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四爷站在一旁,揣测着康熙爷的心思。

他深知康熙爷的智慧与决断力,若是康熙爷真的不同意复立太子,今日断然不会给出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因此,他心中暗自揣测,太子复立只怕是早晚的事。

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了变数。

就在众人以为太子复立或许已成定局,只是早晚有问题的时候,却未曾料到事情不会如此迅速尘埃落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