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 取岁岁平安之意(1 / 2)

加入书签

“听说世子给他起名娄岁安,取岁岁平安之意。”

正说着,穗岁走了进来。

娄钧看了一眼松勤示意他出去,他看着穗岁问:“你都听见了?”

穗岁有些惊讶,不过算算日子,青儿这时候是该生了,这孩子算是足月生产,想来也是个身体健康的大胖小子。

穗岁她笑道:“太好了,王妃和太妃一直盼望着的世孙终于降世了。”

穗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那块一直压着她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娄钧问她:“你想送什么礼过去?”

穗岁想了想,送给新生儿的贺礼大多都是差不多的:“我让冬莺去买些料子好的小鞋子,小衣服,其余的贵重贺礼侯爷看着定吧,明日我去法兴寺给王妃和太妃祈福。”

“王妃和太妃知道此事,一定会很开心的。”

娄钧看着穗岁脸上的神色又喜悦变得忧愁,猜到她心里肯定是在想这孩子在王府那个多事的地方,能不能养得活,能不能平安长大。

娄钧将穗岁拉到怀里,捋顺她耳边散落的发丝:“淮南王府曾经发生的事情并不怪你,以后会发生些什么你也不必过于忧虑。王府是否后继有人是娄缙该去考虑的问题,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若他连一个小婴儿都保护不好,淮南又怎么能交到他手里?”

娄钧觉得娄缙在官场上是有些能力手段的,可就是在感情上、在家宅上有的时候实在是拎不清。

穗岁点点头,将脸贴在他的胸膛上笑了。

……

三日后,淮南王府再次传来消息,娄岁安的生母青儿因为生产时出血过多,用了两颗上好的人参吊着,还是咽了气。

生母死了,孩子本是要送到侧妃衡如蓉的院子里面去养的,可娄缙说她为人不诚,心思不善,不够格为人母,将孩子留在了自己的院子中,由两个年岁比较大的嬷嬷看管。

娄缙想着等孩子过了百天,就将人送到京城永宁侯府,请外祖母帮忙养着,等孩子大了再接回来。

外祖母养的孩子们都很好,他没有信心将儿子养成像卫家人那样好的品行,不如直接将人送过去。

一开始,娄缙和淮南王商议此事的时候,淮南王是不同意的:“自己的儿子,为何要送到别人家去养?”

娄缙本不想说,可也不想和淮南王因为此事一直纠缠下去,叹了口气说道:“父王,我能管理好淮南,但是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就像……父王一样……”

“你……”

淮南王没料到他会说的如此直白,他一愣,脸色因愤怒而涨的通红,可愤怒过后,他忽而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沉默了许久之后,只略显沧桑无奈地摆了摆手,不再管此事。

……

天气越来越冷,垦荒之事迫在眉睫。

娄钧等人需要在明年开春之前,将垦荒之事落实到位,这样百姓们才能来得及开春前播种。

朝廷从京城守备、京兆府等各处抽调了一把余人给几人调遣。

这一日,娄钧和户部尚书鞠万峰,大司农吴林生聚集在城门口。

今日,三人需要各自带领着一队人马到京城的周边视察,需要将未开垦的土地数量记录在册,同时告知各地官员垦荒的举措。

等了片刻后,原本应该到场的一百来号人人,只稀稀拉拉地来了三十几个。

娄钧蹙眉:“人呢?”

松勤面露难色:“朝廷分拨出来的这些人原本安置在京城备御司,可前阵子戴家遭了贼,戴峻山和戴墨深受重伤,府上也被翻得底朝天,窗户门框也被砸坏冲破。”

“戴峻山清醒过来后便从备御司借调了人马,一部分用来帮他修缮房屋院落,一部分守在戴府附近,保护戴府安全。”

备御司内的士兵们是京城的储备军,各处有闲置人手的时候便会将士兵们安置在备御司,供其他府邸衙门调遣,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官府人手不够事情办不完的风险,又可以避免士兵们白吃军饷。

所以一般情况下,备御司的人马是跟随京城中的局势而不断变化的。

鞠万峰冷哼一声:“真是岂有此理!这是朝廷的兵,又不是他戴家私人的兵!”

备御司内的士兵们被高官们调走当作免费的家丁用也是常有的事,修缮院子、搬运货物、甚至是儿子娶妻、女儿嫁人时也会叫上几十人去迎亲送亲的队伍里撑场面。

因为备御司士兵的变动较大,朝廷也不好管理,渐渐的,备御司司长对这一切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只需要在士兵记录册上动动手脚,就能捞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对于像鞠万峰这样的忠臣,他们并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也就对此知道的少。

鞠万峰继续骂道:“堂堂刑部尚书,胆子这般小,又如此不分主次,垦荒之事和他戴家修缮,哪个轻哪个重?哼,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