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新兵蛋子(1 / 2)

加入书签

易小山感受着怀里抱着的太极图,虚想着它的圆转不断、阴阳变化。

第一次觉得由真气凝成的太极圆圈在十倍重力加持下有如实质。

双手成圆形向右击出,太极图真气却并未消散。

这一刻少年体会到了太师祖爷爷所教“圆转不断”四字的精义。

随即左圈右圈,一个圆圈跟着一个圆圈,

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个个太极圆圈发出,打的忘乎所以。

他又回忆起太师祖爷爷在青竹小院里,第一次传授三师祖和清风明月太极拳时的情境。

起式、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勾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

普普通通的出拳递掌,没有天地异象。

太师祖爷爷动作舒徐,每个拳招都让学拳的三人看得很清楚。

易小山之前一直以为他是故意将姿式演得特别缓慢,好方便徒子徒孙学拳。

但今天想起太师祖爷爷在施展第七招“手挥琵琶”之时,

左掌阳、右掌阴,目光凝视左手手臂,双掌慢慢合拢,竟是凝重如山,却又轻灵似羽。

为什么两种极端会在太师祖爷爷手中呈现的如此自然?

“我这套太极拳,跟世间大部分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这拳劲首要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

易小山根据回忆的拳路,在圆形大厅开始演练太极拳。

十倍重力之下,他的动作极其迂缓,但慢慢逐渐加快,到最后的几招已经接近了平时日常练功的拳速。

但两者之间却是天差地别!

以前练习太极拳,他动作缓慢,是因为太师祖爷爷传拳时的拳速就是如此。

但今日演练,最后的这个拳速已经是他使出浑身解数后,所能够追求的最高拳速了。

此时体内纯阳无极功疯狂运转,浑身汗如雨下,真气极速消耗。

一套拳招打完,不亚于背着白大褂研究员从二倍重力区走到对面的白光通道。

原来太师祖爷爷的动作并不是真的慢,而是举重若轻,要点在于重字上面。

看似轻飘飘的一掌,其中蕴含着千钧之力,怪不得一拳递出院内青竹沙沙作响。

在这十倍重力场中,自己目前承受的自重是一千四百斤,勉强能算太师祖爷爷的一个零头了吧?

易小山微微摇头,体内真气已经消耗殆尽,只能打坐运功回复。

好在纯阳无极功已经从入门升级到熟练,内力回复速度提升了好几倍,十分钟就足以让他满血复活。

隐隐有一种感觉,刚刚这套拳打完,他的太极拳功法也从入门升级到了熟练。

太极拳是一门与人拳脚对战的功夫,但他平时极少与人交手。

唯一的一次出手还是竞选b级角色卡时用出的一掌玉女穿梭。

因此拳法修为提升缓慢,远不及在后山靠着打竹子修炼剑法的速度。

不过暂时也没有与人对战切磋的机会。

算了,先这么练着,等以后再找机会多多实战吧。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天。

需要搬东西时易小山就化身苦力劳工,没活干时就练习太极拳然后打坐调息。

纯阳无极功运用的越发收放自如,不再刻意消耗真气后,内力在经脉之间产生了自循环,已经可以支撑他在核心区打完两套太极拳了。

四个通道的敌袭依旧是断断续续,核心区强者也不能一直持续战斗,所以陆丰盛安排了轮班休息。

这次易小山终于捞到上场机会了,他在各个通道队友们面前都秀了一套精通级剑法。

在二倍区砍死四只红眼巨鼠,在三倍区刺死五头蓝皮蚂蚱,在四倍区钉死两只大刀螳螂,在五倍区斩杀一头铁壳蚯蚓。

战绩一步绝尘,参加试炼的所有队员都认可了这位从十倍重力区过来支援的强者。

至于他的高中学生身份,老早被众人选择性无视了。

世上总有怪胎,幸好是友非敌。

第四天中午,昌德金矿试炼遗迹又迎来一批新访客,同样是一群白大褂研究员。

不过这次他们穿起厚厚的特制防护服,防护服内部释放反向气压,

成功抵抗住了十倍重力带来的压力,开始继续在控制台上破解主控系统。

肥胖青年研究员被穿上防护服带离了二倍重力区,送到医院住院观察。

几个受伤的队员也依次穿上防护服离开遗迹,至此本次试炼最早的成员只剩下一半。

谢楠和齐卯卯也离开了二倍重力区,两人都受了点轻伤,

连续三天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