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章 最佳时机(1 / 2)

加入书签

周齐笑得热情洋溢:“你以前不是在电子管厂吗?怎么跑这儿当上厂长了?这么多年没你消息,上次聚会大家还念叨你呢,你这家伙,也不联系我们,是忙着拯救世界吗?”

这股子热乎劲儿。

段明夜挂着笑:“厂子里事儿多……”

周齐忙打断:“再忙也不能忘了兄弟情谊啊,在人大的那些日子都白混了?”

“说起来,你还没完成毕业设计,学位也没到手,我们都替你觉得遗憾。还想不想回去补救一下?”

“不过看你现在混得风生水起的,兄弟真心替你高兴。”

“来,给个拥抱。”周齐话音未落,已张开双臂,给了段明夜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还拍拍他的背,“嗯,有点肉了嘛。”

段明夜心里别提多尴尬了,到现在他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位热情似火的老同学究竟是谁。但对方不仅知道他的学业情况,还如此熟络,肯定是大学校友,而且关系看起来还不赖,挺关心他的样子。

这种感觉,就像自己突然得了选择性失忆症。

“那个……你近况如何?忙些啥呢?咋也到这地头来了?”段明夜边笑边问,顺手让周齐坐下。

周齐心里暗自得意,嘿,鱼儿开始上钩了。

果然,还是传统那一套最吃香!

周齐大大方方往那儿一坐,开口就说:“嗨,我那点事儿没啥新鲜的,还是聊聊你吧。我记得你以前说过,要做好产品,关键是质量、售后、服务这三大法宝。刚在门外看见那换上的新招牌,一对拳击手套,我立马就想到了你这家伙。”

“一只手代表质量过硬,另一只手象征完美售后,这不正合你那套理念嘛!一看那标,我就断定这家厂子靠谱,想进来探探究竟,谁知道竟会是你小子在这儿发号施令。”周齐一脸惊喜地说。

段明夜心里又是一阵惊讶,他确实记得自己读书时讲过这些观点,而那个标志也是他根据那理念设计的。

“我说,老兄,你该不会真把我忘了吧?”周齐打趣地问。

“没,我……”段明夜话还没说完。

周齐不等他解释,猛地一拍桌子,乐呵呵地说:“我就知道你不会忘,忘了谁也不能忘了我啊!还记得上学那会儿,有个谁喜欢上了另一个谁,哎呀,我这记性,名字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了。”

“大猴和王小兰?”段明夜试着提醒。

“王小兰是吧?”周齐反问,随即摆摆手,“算了,名字记不清了。”

校园里的故事,千篇一律又各有各的精彩。周齐一边天南地北地瞎扯,一边观察着段明夜的反应。

虽然没提具体人名,事情也说得模模糊糊,但这股子亲热劲儿倒是越来越浓。

段明夜心里那个无奈,几次想问周齐找他何事,都被周齐巧妙地拽进了回忆的漩涡里。

周齐偷偷瞄了眼墙上的挂钟,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便拉着段明夜说:“老兄,你啥时候下班?咱们得找个地儿好好喝一杯,这么久不见,你可别跟我说你有事啊。”

老友多年不见,小酌几杯叙叙旧,这不挺正常的嘛。尽管段明夜还是没能想起周齐是谁,但经过这一番“操作”,已经被周齐说得晕头转向,实在不好推辞,甚至心里还有点过意不去。

餐馆里,酒成了最好的媒介。

它能让两个原本陌生的人迅速变得亲近,拉近彼此的距离。周齐当然不会一直沉浸在回忆里,之前那些天花乱坠的话,其实是根据他对段明夜的了解和一些自传资料,加上自己的想象拼凑出来的。

要让他相信不难,但话多了容易露马脚。不过现在这样,已经足够好了。段明夜能跟着来这饭馆,这交情,就算原来没有,现在也算有了。

只要在他脑子里种下“老同学,交情不浅”的种子,这单生意就算迈出了三分之一的路。

周齐瞅准时机,开口道:“兄弟,我看你那厂子似乎在搞变革啊,现在进展如何?”

一聊到这,段明夜眉头轻轻一皱,摇摇头,感慨地说:“齐儿,咱俩老交情了,我来这边创业,那压力山大啊,心里话找不到人倾诉。”

话有点多了,段明夜端起酒杯,一仰头干了剩下的半杯,杯子重重一放,说:“就像你看到的,厂子确实在改革,而且是我提议的。在我来之前,厂子一年亏两百万。”

啪!他拍着胸脯继续说:“是我来了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不改革不行,不变就得垮,变了,才有活路。说实话,我这也是在赌钱,顶着巨大压力在搏,成了,就成了;不成……呵呵,我这厂长也就做到头了。”

“想想我这些年,感觉啥成就也没有,学位没拿到,厂长当的是个烂摊子接盘侠……哎,难啊!我现在都怀疑,来这儿的决定,对不对……”

人生嘛,谁没点迷茫。没迷茫过的,那还能叫人生?

不过,段明夜这状态倒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