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教育妇人(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神色复杂地注视着朱怀:“你刚才说什么?”

朱怀摸了摸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地方好像来过,一时又想不起来,可能是以前跟着师父漂泊时经过吧。”

“没事,走吧,先去吃饭。”

朱怀本性乐观向前看。

既然过去的事情他已经忘记,若一味执着于找回过去,不仅对生活毫无益处,还会浪费不必要的光阴。

那些热衷于回忆过去、总是回首过往的人,要么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要么现状不如意,要么对未来缺乏信心。

朱怀并非此类人。

朱元璋紧抿嘴唇,最终豁然一笑:“对!先去吃饭!”

他是一位充满自信的君主,对自己判断力的坚信从不动摇,既然如此,又何必反复质疑自己的判断呢?

钟山以西十里之外的北郊,隶属于应天府的上元县。

“老爷子,想吃什么?”

走进集市,人群熙攘,更增添了几分热闹的市井气息。

朱元璋负手而立,口中淡淡道:“豆腐脑,再来几个肉包。”

“好哩!”

朱怀深知老父喜好这些世俗小吃,特意在此包子铺前驻足停留。

朱元璋眼中闪烁着一抹黠慧的笑意,望向朱怀说:“你这个鬼小子,心思活络得很,却还故意等老子开口提要求。”

朱怀微微一笑:“怕万一不合您的口味嘛。”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我爱吃什么,你这个小子会不知道?”

朱怀摊开双手:“好好好,走吧,咱们吃包子去!”

包子铺前,已排起长龙,显见这店铺生意红火。

朱怀牵着朱元璋,悠然地在队伍中耐心等待。

朱元璋喜爱这种市井生活气息,身为帝皇,他并未因此享有特权,反而乐于融入其中。

他喜欢走出皇宫,因为在民间,他能看到更多真实的生活百态。

眼看队伍就要轮到他们,前面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年,赤脚而立,手中握着一根青竹,显然是个乞讨者。

就在这时,一位后到的中年妇人挤进队伍,径直插到了少年前面,对着店主喊道:“给我来五个肉包,我家孙子就爱吃大肉馅的,别的不吃。”

那乞讨少年伸出脏污的小手,正欲购买包子的动作被妇人打断,手中的两个铜板也随之掉落在地。

乞讨少年来不及理会插队的妇人,慌忙俯身去捡拾铜板。

妇人鄙夷地看了他一眼,继续催促店主:“愣着干嘛?快给我拿包子!”

朱元璋最看不惯百姓遭受欺凌,尤其对于乞丐更是怜悯。

他愤然责问:“你怎么回事?人家在这里排了这么久的队,你不仅插队,还让人家的钱掉了,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

那中年妇人斜睨着朱元璋,满不在乎地说:“一大把年纪了,还装什么好人?你既然这么大方,怎么不把你的钱都送给这叫花子?”

“你!”朱元璋气得胸口起伏不定。

远处的廖家兄弟正准备过来帮忙,却被朱元璋制止。

朱怀替朱元璋顺了顺胸口:“老爷子别生气,我来处理。”

朱怀看向那妇人,朗声说道:“大家伙都在排队,就你一个人插队,这让后面辛辛苦苦排队的兄弟姐妹们怎么看?”

后方队伍立刻响应:“就是,你要插队,那我们也都别排队了!”

店老板见状,连忙出来维持秩序,劝道:“大婶,小店本小利薄,麻烦您遵守一下秩序。”

那妇人狠狠剜了朱怀一眼,只得悻悻地离开了队伍。

朱怀对乞讨少年说:“你先来买吧。”

少年面露感激之色。

然而朱元璋仍然气愤不已:“就这样放过了她?哼!”

朱怀淡然一笑。

前方,乞讨少年用仅剩的两枚铜板,满心期待地买下了一个肉包子,坐在一旁狼吞虎咽起来。

轮到朱怀时,他再度大声说:“老板,你们现在还有多少肉包子?”

店主答道:“还有三十个。”

朱怀略一思索:“那我要全部。”

随后,他转头对后面排队的众人说:“各位要是想吃肉包子,可以来找我买,哦,对了,我不卖给没素质的人。”

此言一出,身后刚才那位重新排队的妇人气得直跺脚:“你这个缺德的小子,心眼太坏了,买这么多,吃得完吗?”

“晦气!真是晦气!”

那妇人气愤离去,周围的人则纷纷拍手称快,赞赏朱怀的机智之举,同时也借此出了口恶气。

朱元璋这时才又气又笑地看着朱怀:“你这小子,够狡猾的!哈哈!”

不远处,那妇人走到正在等候的七八岁孙子身边,因未能买到包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