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若动我孙,尔亦必亡(2 / 2)

加入书签

,家中仅剩他一人。

因皇上特旨,何广义得以加入锦衣卫,并被授予四品指挥同知的官职。

“何大人,这么晚来有何要事?”

刘文善心中反复思索,自己身为翰林院编修,平日里并未与同僚结怨,也未发表过任何不当言论或参与任何谋反之列。

对于那些武将,刘文善始终保持着敬畏且疏离的态度。

锦衣卫这一群体,本无由头抓捕自己。

即使独处时,他也绝不敢私下议论洪武帝一丝不是。

那么,锦衣卫找上门来究竟为何?

然而,在他的揣测中,不论锦衣卫的意图何在,应当不至于为难于他。

何广义面露假笑,对刘文善言道:“皇上召您过去。”

“嗯。”

刘文善点头回应,“我这就去更衣。”

何广义却道:“无需更衣,刘大人,请随我来。”

刘文善不由得微微一颤,内心涌起一阵不安。

如此急迫?

皇上与自己素无交集,平日里未曾召见过,今日此举意欲何为?

观锦衣卫这般架势,显然皇宫那边有紧急之事。

“好!”

刘文善遂跟随何广义疾步离去。

此刻,大明宫上空飘起了雪花。

深夜的大明宫更是寒冷而寂寥。

谨身殿内灯火辉煌。

何广义立于殿外,对内禀报道:“禀告皇上,刘编修已带到。”

殿内,长久的沉寂无声。

刘文善心中疑窦丛生。

莫非皇上已经歇息了?

这么晚唤自己前来所谓何事?

正当他思绪纷飞时,室内突然传出声音:“刘编修,你说说看,朕的品德与行为,何处偏离正轨,不妨直言相告。”

当刘文善耳闻“朕”这个字眼时,其身躯本能地紧绷起来!

皇帝的话平淡无波,却仿佛携带着一股至高无上的皇权威严,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令他感到压抑至极!

他立即下跪,颤抖地道:“微臣不敢妄议圣上,臣从未私下非议过皇上,此乃苍天可证!皇上身为万民之主,微臣岂敢如此大逆不道。”

殿内再度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一刻都让刘文善犹如身处寒冰地狱,备受煎熬,不久之后,额头上已是冷汗涔涔。

殿内。

“那请你告诉朕,何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句话一出,如雷霆炸响。

刘文善双眸瞬间圆睁,眼前一片漆黑,几乎昏厥过去。

他确实说过这句话,记忆犹新,他在下午曾对一位商贾提及!

那位年轻的商贾提及他祖父教诲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刘文善则训斥其“上梁不正下梁歪”。

祖父……

祖父啊!

刘文善此刻几乎窒息,身体颤抖得无法自抑。

这怎么可能!

那个年轻人,怎可能与皇上扯上关系?

祖父……

皇上何时多了个孙子?

为何自己竟毫不知情?

京城之外或许有许多皇子皇孙,但朱元璋的孙子虽多,却都在封地,不可能进京。

而在京师的皇孙,数量寥寥可数。

朱允炆、朱允熥均在东宫,自然不会外出。

等等,还有一个……已故的。

他叫朱雄焕……

不可能,不可能!

死而复生?

还是原本就没死?

刘文善的眼珠越瞪越大。

“你下午那股趾高气昂的劲头去哪儿了?”

殿内,传来朱元璋冰冷的话语。

刘文善慌忙叩头不止,“皇上,微臣……”

“别喊朕皇上!”

朱元璋厉声喝道:“翰林清流,哼。”

在听到这四个字后,刘文善眼前一黑,彻底昏厥过去。

“大明商人众多,朕虽对他们并无好感,但你须告知朕,为何你对他们苛责过分,竟然无人知晓?”

“那是人命!并非猪狗!他们同样是大明的子民!做官的就能高人一等了吗?”

朱元璋的音量逐渐升高,最终又回归平静。

“带下去,给我狠狠地打。”

狠狠地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