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学文化从零启蒙智建高楼万丈平地起(2 / 7)

加入书签

程风散会的命令,大伙嚎叫一声,顿做鸟兽散。

跟着大家一起晃悠晃悠走回家,可能是有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做伴,回家的路也不觉得远。没感觉用了多少时间就回到家里。

一进院子,程风就看见满院子人。也等不得他吃饭,大家把自己的问题都问了个清楚,程风把他们的问题做了解答。最后,所有的人商量之后都决定建砖窑,但他们不要工钱,他们免费出力做砖瓦,只要程家提供免费的砖给大家盖新房。

既然所有人都想要免费的砖给自己盖新房,程风心中一动,既然如此,那何不把整个堡子都重新建个全新的。想到这里,程风就对大家说:“既然我们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房子重新翻一翻,那就没有必要翻旧房子,就在老堡子的旁边找一块空地,我们建一个全新的,带有防御系统功能的新村堡不好吗?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咱们自己建砖窑自己盖房子,建一个全新的家。”

听到程风的建议,众人各自又商量了几句之后,都觉得这个办法最好,大家都能住进新的房子,在盖好新房之前也不用先把旧房子拆了,这果然是个很好的主意。

有了建设的目标,大家随便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明天开始选址开工。一切谈妥当,大家都非常兴奋的各自散去,程风终于吃上了饭。

躺在床上,程风感觉自己像个机器,每天都忙得不行,可一看见自家这个又矮又破的茅草屋心里就不得劲。总想着换大房子。可自己不努力,靠这里的本土人,怕是到清朝灭亡也换不成砖瓦房。

可想法再多也扛不住困意,一小会儿人已经进入梦乡,梦回现代只有梦中人。

天刚亮,程风就被一阵吵闹声和摇摇晃晃的床搞醒。睁眼一看,又在老爹怀里,自己都到粘土山了。这父爱也是没谁了。

大家在原挖土的地方争论窑建在哪里好,有一说要在高处,有说要在低处。可程风知道这里是啥情况,高处低处不打紧,关键是下面泥土层一定要厚,不然把地底的泥炭给搞燃起来,这一片地都会变成火焰山。大家都不用建房,直接搬家得了。

程风下地看了看地形,然后指着一个比较低矮的地方让大家朝下面挖,看挖多深见黑土。

大家伙一人挖一阵,一通狂挖,直接挖下去两米多深的槽,不但没见黑土,反而是黄色越来越浅有逐渐转白的趋势。

程知秋感觉这里不会有泥炭,越向下挖越有可能挖出铝矾土来。再深还有可能有铁矿。只是自己前世未听说这里有铁矿,可能是有也是小而且埋得很深没有开采价值。

依照这个点为中心,程风又让大家再距离中心四周十丈的位置,各自又挖了几个深坑,四周的深坑都挖超过两米,没有发现有黑土之后。程风拍板定下位置:“就是这里,大家从这个小坡向里挖一个圆,开口五尺,圆直径两丈,高七尺。挖出来的土堆积在低凹处。再安排几人去多多砍树来这里建座小房,方便大家休息和放工具。并在平坦的地方搭建出一个大型工棚,有了这个大型的工棚,打砖就不再受天气的影响,方便雨天也可打砖坯,大家雨天也可以打砖。”

领导程大砖家安排完了,领班程大龙开始安排人员,安排好人员并指定了两个负责人后表示要和程二虎两人去卖砖砌窑。有什么事就去接程大少过来看,有不明白的事都去找他。说完兄弟俩抱着领导,把人送到小木屋去了。

领导程风回到木屋,继续领导着两队人马平地、除草、清理石头。到傍晚收工时,一条简易的环形跑道基本建设完成。

但砖窑那直到第二天下午,外出买砖的两人回来,挖窑的人也没有来找过。

还是送砖的车队经过村子,程风顺风跟过去才知道他画了多大个圈,旁边的木屋都要建好了,那窑坑才挖进去一半。

直到八月三十日窑坑才挖完工。现在要砌窑洞,用不了这么多的人,于是又分出一半不会泥瓦手艺的人出来,让他们在一个小坑里倒进粘土渗水后反复踩踏,这工作本来应该让牛来做,这不是没有牛嘛,只好用人工了。十几个人反复踩踏了一天,那泥才算有了可以使用的样子。

眼看泥土要踩出来了,程风才想起须要有砖模,又分出三人出来打了一个操作台和四套砖模和四把木铲刀。

泥土和工具都有了,程风大砖家直接站在操作台上教大人做砖坯。

制造砖坯的方法很简单,先把砖模平放在操作台上,搬一块踩得非常细腻粘性很强的泥巴拍进砖模压实,用铲刀把多出砖模的泥巴铲掉,取出砖模,一块砖坯就做成了,把成品砖坯堆放在阴凉处阴干,最后堆放在窑洞里高温煅烧,窑火熄灭后往窑洞里浇水降温就是青砖,不浇水自然降温就是红砖。是不是很简单。唯一的技术就是砖坯在窑洞里的堆砌方法,堆砌得当,成品率高,堆砌错误,成品率低。

等到砖窑建好,阴干的砖坯都有几万块了。

建窑的人手空闲了出来,程风又安排他们把堆积在的晒麦场的煤炭运到砖厂。散煤不能直接烧窑,万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