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怪力乱神还是天生奇才?(1 / 3)

加入书签

刘主簿是读书人,自然不信灶君收徒的说法。

子不曰怪力乱神,那么他也不曰。

但自家女儿出了名,还是贤名,说他心里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

曹氏心里也喜滋滋的。让他们笑话她闺女,她这小闺女就是世上最好的小姑娘,懂事聪明还知道疼人。不仅孝顺父母,还友爱兄弟。

每天早上都给全家人蒸蛋羹,除了自家院子里,还记着隔壁院里的祖父祖母。哄得夏氏逢人就夸,别看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了,这口福倒是比年轻的时候还好。见到曹氏的时候也都眉开眼笑,态度慈和得很。

与夏氏交好的那些女眷来访,夏氏也经常叫了她去陪客。众人少不得要夸她这个当娘的,说她教女有方。

她这小闺女还心疼自家哥哥夜里读书辛苦,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宵夜,补身体。眼见着两个儿子人也胖了,脸色也更好看了。曹氏干脆给庖屋放了话,以后五娘子过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尽管听她吩咐便是。

刘主簿的同仁们也越来越频繁地请他吃酒。

吃酒不下馆子,却偏偏要蹭到他家里来。

一进家门,一个个的眼睛就乌溜溜乱转,几乎是明示的期待着能否尝到刘兄女儿的手艺。

虽说惦记同仁的闺女很不礼貌,但好在刘绰只有八岁,而且他们惦记的是灶君弟子的手艺。

每隔两三天,刘主簿家就一桌酒席。

来的人也不点别的,就期待席面上能有韭菜炒鸡蛋和葱香鸡蛋羹。

酒足饭饱后,刘主簿的同仁们又都要求见见传闻中的小神厨。

刘绰年纪小,曹氏自然也不避讳让她去厅堂拜见夫君的同仁和朋友。

看见女儿面对一桌子不怎么熟悉的大人也是举止得体,应对自如,曹氏虽读书不多,脑子里不免也蹦出来自己夫君说过的一句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她的女儿不就是这样的么?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刘绰发现饭桌上的食客里有好多来了不止一次的熟脸。

刘绰有些不解。她也没出什么新的菜色,怎么就引得这些人乐此不疲地来她家呢。而且每次这些人说的客套话都是同样的内容,一是夸饭菜口味好,二是夸小姑娘相貌好。

红果见她常常皱着眉发呆,便问:“娘子,是有什么烦心事么?”

刘绰将这不解说了,红果却噗嗤一下笑了。

“娘子,您真当那两道菜是什么平常菜么?在外面哪里都吃不到。现在,能跟着阿郎到家里赴宴,在县城里说出去都是极体面的事。托娘子的福,奴婢居然还见到县里的明府了。奴婢瞧着咱们明府每次吃蛋羹都喜欢的跟什么似的,还说羡慕阿郎有口福,每天都能吃呢。这人啊,若是遇到和自己口味的东西,就是天天吃也不会吃腻的。”

是这个道理,刘绰恍然大悟。

糖炒栗子和冰糖葫芦她也吃不够,见到了就想买,好久不吃了就会想。

番茄炒鸡蛋和酸辣土豆丝虽说是家常菜,读书的时候她在食堂见到,也会重复买来吃。

何况人家总共才吃过几回?

这时代的人,便是龙座上那位,若论饮食的丰富,跟她这个生产力发达时代过来的人比起来,也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

红果说的明府便是县令大人。刘绰的确每次都能见到他。

她乐意去正厅应酬一番,也是觉得说不定能对刘主簿在仕途上有些助益。

那么鸡蛋羹对县令大人来说,大概便如同糖炒栗子之于刘绰。

刘主簿性子清高,不善于结交攀附,平日里跟明府关系并不亲近。一块吃了几顿饭后,发现彼此间很聊得来,反倒与明府知己相称了。

难不成县令大人是在暗示我家把蛋羹的做法告诉他?

然后阿耶这个直男没有领会到这位知己领导委婉的弦外之音?

她正思索着,刘主簿是否在无意间得罪了领导而不自知。

红果还在一旁嘚吧嘚吧说着,这些天这孩子也变得比从前活泼了许多。

“府里的人都羡慕奴婢呢!”

“羡慕什么?”

“吃过娘子亲手做的韭菜炒鸡蛋啊!”红果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她家娘子有时候极聪明,有时候又有些迟钝。

她居然不知道这院子里的人有多么想吃到灶君弟子做的饭菜。

可他们都是奴仆,哪有资格让主人给自己做饭吃。只有她因为是贴身伺候娘子的,有幸吃到过。

更别说那个鸡蛋羹了。软嫩香滑,真是看着就好吃。

娘子在庖屋做的时候,她在一旁帮手也跟着看过。那流程是真的复杂,他们平日里做饭可没那么讲究,能做熟,做出味道来,能下饭就可以了。

老厨娘也看过几次,自认为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