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生意 四(1 / 2)

加入书签

李文厚很是怀疑。因为天底下无论哪个国家就没有这么白的盐。想了想,他也伸出了一根手指蘸了蘸,也将手指放入了嘴里……咸!果然是盐!只是……这咸就只有单纯的咸,而没有了那青盐的苦涩味道!他的眼睛也顿时瞪得大大的。他看向了这罐子,仿佛不太相信,于是又蘸了更多的盐放入了嘴里。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文厚。五息之后。他缓缓放下了这个罐子。他确定这就是盐!是没有苦涩味道的,品相极好的盐!作为户部尚书,他这一瞬间就明白了这东西的价值有多大。世面上的盐,就算是最上等的青盐,它也仅仅是苦涩的味道略微淡了一些。做菜的时候极难将那苦涩味道给避开。即便是御膳房烹制山珍海味,依旧能够吃出那苦涩的味道来。如果用了这白色的盐……岂不是任何菜肴都不会再有那苦涩味儿!那菜肴之味道,岂不是能更纯真美味了只是……他狐疑的看向了李辰安,想问这样的盐是如何做出来的,售价几何。如果售价低廉,那么整个市场上的盐,皆面临淘汰!如果将此盐售卖去别的国家,那么所有国家的盐,都将因此盐的冲击而失去整个市场。此盐之威力远比那烟花更大!此盐之价值……难以估量!他很想问,但这张漆黑的脸却偏偏有些挂不住。这才刚骂了皇上,转眼就去舔……这不是他李文厚的风格。于是,他只好看向了温煮雨。此刻,苏亦安和年承凤二人也极为好奇。毕竟李文厚此刻的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实在与刚才判若两人。这便说明罐子里的东西很神奇。于是,苏亦安也急忙将那罐子给取了过去,与年承凤二人一瞧……他们当然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也伸出了手指蘸了蘸,再放入了嘴里舔了舔。然后,他们皆满脸震惊的看向了李辰安。站在李辰安身后不远的常左青这时候就迷糊了。刚才这位李尚书与皇上吵得不可开交,怎的转眼间此间的气氛就变得如此诡异那罐子里,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也很好奇。但作为先帝身边的御前大太监,他知道规矩。而此刻,李辰安眉梢微微一扬看了看四人,问了两个字:“如何”温煮雨深吸了一口气:“极好!”李辰安的视线落在了李文厚的脸上:“那么,你觉得此物如何呢”李文厚咽了一口咸咸的唾沫,沉吟三息,点了点头:“臣、臣也觉得极好!”“那么我问你,如果将此盐推向市场,其价值几何”“……难以估量!”“这是不是大生意”“……是,”李文厚有些羞愧,却依旧抬起头来看向了李辰安,又道:“不过,臣有几个问题。”“你说。”“此盐……何来”“当然是从盐井里而来,只是需要经过极为复杂的处理罢了。”李文厚的眉间微蹙——从盐井而来,这便意味着取材很是容易。极为复杂的处理……这便说明生产此盐并不容易,其成本恐怕也会比较高。“百姓能承受其售价”上等的青盐一斤大致是三斗上等稻米的价格。当下上等稻米的售价在六十文左右一斗,上等青盐的价格就在一百八十文上下。而最差的青盐也需要百来文钱一斤。此白盐虽然取材容易但生产很麻烦,它的品相与口味远远不是上等青盐可比!那么其售价定然会很贵。这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就算是其余诸国的百姓,也是买不起的。李辰安微微一笑:“短时间里百姓们消费不起,此盐我打算在这两三年之内是卖给各个国家的有钱人的!”李文厚心里的算盘噼里啪啦一拨弄。上等青盐一百八十文一斤,假如此白盐翻一倍,便是三百六十文一斤。对于有钱人家也确实算不得什么。毕竟盐不能拿来当饭吃。宁国很穷。但就算是宁国,买的起此盐的人也不在少数。至少许多的商人和官员每个月买个一两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么,此盐之销量依旧难以估量。他看向李辰安的视线渐渐狂热,就像看见了数不尽的亮闪闪的银子一样。“此事,请皇上交由户部操办!”“臣……臣保证用此盐让咱们宁国的国库盆满钵满!”李辰安摆了摆手:“将你们叫来,此事当然离不开户部,不过……”“户部之责在于账目的掌控,而生产经营之事,户部就不要插手了,其余五部也不能插手!”李文厚的眼睛顿时就绿了:“你打算将经营权交给那些商人”李辰安微微一笑:“有何不可”“你记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盐铁司……”李辰安大手一摆:“裁了!”“如盐铁这些涉及民生之物,官府管着并没有任何好处。”李文厚顿时就不乐意了:“那盐铁税收呢再说,青盐也总是要卖的啊!”李辰安瞪了李文厚一眼:“你啊……你能不能把格局打开一点”“我知道盐税占据了宁国税收的六成之多,但那又如何”“此盐一旦行销全国乃至天下,莫非你还认为其利润不及那六成的税收么”“盐铁司办事的效率能高到哪里去”“但商人却不一样!”“他们知道了此物,立刻就会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巨大的价值。”“他们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将此盐售卖至吴国,甚至售卖至其余所有的国家!”“他们赚取他们该赚的银子,而你户部,只需要做好账目收好银子就成了。”温煮雨此刻眉间微蹙,问道:“皇上,那盐井的保密之事可就是重中之重了!”“当然,所以接下来你们需要组织一批……一批身世清白的穷苦之人。”“科学院会派出炼制此盐的工匠,那些人就由这些工匠去负责教导。”“然后呢……每一个盐矿都要有皇城司的人看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