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章 八方十门皆有人(2 / 3)

加入书签

封信比较好!”这种方式早已不再新颖,贺华黎对此显得漠然:“你只管如实报告,如果无误,我为你做主!”

墨林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着贺华黎又收起一封信,一言不发,似乎一点也不好奇。

贺华黎带着李顾离开了,只留下墨林独自站在厅中,他感到一丝微凉,裹紧身上的道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穿过冬衣了。他整理了一下发簪,抖抖身子,推开房门,就这样走出了淑刑院。

外面已近傍晚,庭院里并无特别的景色,一棵古老的槐树矗立中央,旁边是一株耐寒的杏树。槐树已枯黄,而杏树却开得正盛。

天空中飘着稀疏的清雪,薄薄一层并不浓厚,落在杏花上没有任何涟漪。有些地方积雪颇多,微风吹过,抖落一地的霜白。

槐树上挂着几颗清晨的冰露,晶莹剔透,部分已经凝结成冰。

有的粘在花瓣上随风摇曳,突然一阵风吹来,一半身躯脱落,飘摇在风中,最终落在一只胖狗的眼睑上。胖狗眨了眨眼,慵懒地打了个哈欠,枕着肥硕的爪子继续沉睡,每睡一下都会发出一串鼾声。

灵瑜站在槐树下出神,嘟着小嘴,双手背在身后轻轻摇摆,铃铛叮当作响。看见墨林出来,她笑容满面,随即又若有所思地嘟起小嘴,继续摇摆,继续叮咚作响。

墨林走到她身边,他的身高比她高出半个头,正好可以拂去她头上的雪花。灵瑜抱起地上的大酒保,犹豫地看着墨林说:“小毛道,我想太子哥哥了。”

墨林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后轻轻一笑,摸了摸灵瑜的头说:“去找他吧。”

灵瑜问:“小毛道,你见过我家太子吗?你觉得他怎么样?”

墨林睁开眼睛,微微一笑,他自然想起了初次见到太子时的不愉快。灵瑜见他不回答,又追问:“到底怎么样,你说呀?”

提到太子,灵瑜的脸庞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墨林看着她笑,自己也不禁笑了起来。

然后,他对她说:“他很好。”

灵瑜和墨林没聊多久,就带着胖狗去找那天出宫的老太监了。

墨林离开淑刑院,裹紧身体走在宽阔的宫道上,两侧是遮天蔽日的漆红宫墙,墙外只能看见高高的天空,一片火红的霞光如同奔腾的銮驾,也像佛陀的巨大手掌,轻轻一托,就在宫道中央孕育出一轮炽热的太阳。

宫道漫长无尽,夕阳洒下如彩虹般的光芒,佛手溢出薄暮的云霞,如同烟火鼎盛,仿佛袅袅升起的天地熔炉,又似蔓延千里的野火。红色的云彩洒在地上,洒在墙上,淋在身穿青衫的道士身上。墨林抬头看去,眼前的大道上盛开火红的莲花,然而它们孤芳自赏,虽然色彩鲜艳,但越看越显得凄凉。

墨林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尚未烤熟的红薯,外表红润温暖,内心却寒冷刺骨。

走完这段路花费了两个时辰,皇宫内部常常如此,皇帝出行常常需要半天时间,更何况这座宫殿坐落在山上,宫殿群隐蔽深远,就算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恐怕也要许久才会传到外界的耳中。

但这不影响谣言和故事的传播,因为宫里的人需要这些话题来交谈。这里的嫔妃宫女,有些一辈子都难得见上一面,所以谈不上什么深情告别,也谈不上人际关系的冷漠。确切地说,他们就像是身处深山之中,云雾缭绕,彼此的存在都变得模糊不清。

因为在宫里,根本不算是人间。

然而他很高兴,因为身后没有侍卫跟着,这当然也是因为邺王的缘故。

贺华黎在出发前叮嘱过他,通往邺妃府的路如同天堑,无法逃脱,所以侍卫都留在了宫门外,这让青衫道士感到轻松不少,毕竟他是个男人,不喜欢被众多男人盯着看。

到达邺妃府时,天已黑了。府内点起了烛火,小桥流水的设计十分精致。墨林表明来意后,有小厮提着灯笼引路。

入门便是一面回龙壁,绕过它是一口涂金的鱼缸,里面堆满了银钱,厚厚的一层铺在池底,两条鱼在水中嬉戏,咬着对方的尾巴,提灯望去,像极了太极图案。

小厮说:“这是王妃养的,起初只有拇指般大小,现在已长到手腕粗细了。”

墨林指向水中自己的倒影,水中的他摇摇晃晃,时聚时散,仿佛在清风中悠然自得:“我对鱼没兴趣,我只是想看看我的脸。”

“道长天生英俊,这样的气质恰到好处。”小厮按照惯例赞美道。

“我说的不是这个,你看我的样子,我好像一条狗。”墨林指着自己的脸,小厮听后惊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墨林也没有为难她,只是摇头苦笑,转身离开。

“骅安在哪里?他指认的货物在何处?”

小厮回答:“您是指中午来的马夫吗?他已经走了,至于货物,请跟我来。”

说完,两人穿过几个庭院,最后来到一片杏树林前。

这里的杏树比其他地方更为繁茂,墨林看着满眼的艳红,一时看得出神,直到小厮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