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勃然大怒的朱标!(1 / 2)

加入书签

看着陈雍那胸有成竹的模样,罗贯中感觉自己心中的诸葛亮形象越来越丰满了。

“那该怎么治本?”

“又该借哪四股东风呢?”

陈雍言道:“只要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还在,他们就只能住下水道,无忧洞便不可能彻底除去。”

“就算现在我们将任无忧杀了,过两年还是会死灰复燃。”

“所以,要出钱人送到北方,分田分地,让他们有谋生的能力。”

“还要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

“自古以来,失业就是最大的动乱。”

“而这两点都不是我们能越俎代庖的,需要朝廷出手。”

“这第一股风,就是朝廷。”

“治标,治本”欧阳韶钦佩的五体投地。

“陈兄所言甚是!”

“明日我便上奏!”

“第二股风,是应天府。”

“应天府衙中的小吏和无忧洞定有勾结,只需要将应天府拉进来,由知府进行清查,必有收获。”

“这也符合陶鹏兴的性格,遇事先甩锅。”

“应天府出现无忧洞这种东西,他难辞其咎,必定要将锅全部甩给小吏。”

“第三股风,是应天府的百万老百姓!”

“他们其中可有不少被无忧洞祸害过的家人,只需发出悬赏,将人都发动起来。”

“百姓定会踊跃提供线索。”

“到时候,便能将无忧洞淹没在应天百姓的汪洋大海当中,谅他无处藏身。”

“百姓若有线索,可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投到衙门中来,这件事要让亲信去办,以免他们遭到报复。”

“最后一股,就是实实在在的兵马!”

“剿灭无忧洞,肯定要打硬仗,靠嘴皮子肯定不行!”

“非得要有兵马不可!”

听到这里,罗贯中恍然大悟,惊喜说道:“陈兄所言,当浮一大白!”

“我以茶代酒,敬陈兄一杯。”

“这汇总线索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办吧!”

陈雍问道:“先生打算怎么入手?”

“后天,也就是夫子庙庙会的时候,应天的人都会去赶集。”

“咱们可以发出通知,百姓若有线索可前去夫子庙投递,我们可以多设置几个接收点,那么多人集中在一起,无忧洞怎么知道谁投了谁没投?他盯的过来吗?”

欧阳韶鼓掌叫好:“鱼目混珠?好方法!”

陈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那就这样,行动。”

“好!”

从天牢离去后,欧阳韶便去找了应天知府陶鹏兴,说服他和自己联名上奏,一起解决这件事。

陶鹏兴一听说应天有无忧洞,脑门瞬间溢出无数冷汗。

但听到欧阳韶要将他拉进来,并没有独自上奏,当即感激涕零,就差结拜当兄弟了。

对欧阳韶的所有要求一概准许,无条件配合。

这不禁让欧阳韶对陈雍更为佩服,他将人心都看透了啊。

翌日,东宫。

因皇帝北巡,由朱标主事,所有人在东宫上朝。

司礼太监宋和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子殿下,臣,有本要奏!”

欧阳韶陶鹏兴齐齐站了出来,朱标差人将奏折拿到手中,只是一眼便气的勃然大怒。

“当真?”

“回殿下的话,臣有书店老板的证词,他孙女就是从无忧洞中死里逃生!”

“此等大事,断然不敢捏造。”

“无忧洞采生折割,伤天害理,那任无忧甚至说王法只能管到地上,他是地下的皇帝!”

“此等狂悖之徒,若是不杀何以彰显国法!”

“杀!!”朱标气的火冒三丈,将气都撒到陶鹏兴身上:“你这个应天知府是怎么当的?”

“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才察觉?”

“还要害死多少大明的子民?”

陶鹏兴赶忙跪下:“微臣有罪,还请殿下责罚!”

欧阳韶道:“殿下息怒。”

“洪武初年从江南移民数十万到全国各地,想必陶大人忙于公务,这才未能注意眼皮子下生了虫子。”

“还请殿下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标将奏折甩到陶鹏兴身上:“你应天府全力配合欧阳韶除掉无忧洞。”

“欧阳韶,有什么要求现在就提出来,孤一并给你准了!”

欧阳韶道:“臣希望朝廷能昭告应天百姓,明儿在夫子庙设堂,若有涉及无忧洞采生折割之事皆可前去投递线索。”

“准了!”

“臣需要一位将军协助,无忧洞内道路错综复杂,不知有多少个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