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章 天牢第一届夜校开幕了!(1 / 2)

加入书签

为了开办这个夜校,陈雍先是让人买了几根蜡烛,保证在黑夜里将牢房照耀的如同白昼。

又差人将墙壁涂黑,弄了些石膏块做了几根简易的粉笔。

还搬了几个桌子,将牢房打扮的和教室一模一样。

当他说上课的时候,欧阳韶几人还要起来行礼。

“先生好!”

在天牢里发生这一幕实在是破天荒的!

“坐下吧。”

“今儿给大家讲的第一课,是我总结的经济学基础,名字叫货币的历史、银行的顺应时代以及银行的最终作用。”

“用以解答诸位内心深处存在的一些迷茫。”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绝非我一时兴起所弄得放贷机构,他对大明的货币制度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阳韶站起身来,陈雍却说道:“发言之前请先举手,我同意了你再说。”

“嗯!”

好正规啊。

比自己上的私塾还正规呢。

欧阳韶举起右手,陈雍点点头,他这才说道:“什么叫经济呢?”

“所谓经济,有两种解释。”

“经济学的经济,和经济发展的经济,显然就是不同的意思。”

“其一,就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学问,此为经济学的含义。”

“其二,是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等过程。任何一件商品从生产到使用都少不了这些环节,将其总和起来,便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状态。”

“就好比面前的这只课桌,是谁做的呢?”

“哦,你们可能回答,是工部下属的工匠。”

“怎么到了刑部天牢的呢?”

“是刑部的照磨所向中书省打了条子,中书省批了这个条子,于是就给你调来了桌子。”

“这就是生产和分配。”

“没有消费和流通。”

“而最能体现全过程的,就是货币。”

陈雍从口袋里拿了些货币出来,包括汉五铢钱,秦半两,唐朝开元通宝,本朝洪武通宝,以及银两。

“铜矿从矿山开凿出来,送入各地的铸钱提举司,提举司依靠户部的母钱生产铜钱,这就是生产。”

“铜钱生产出来需要分配出去,可能采用俸禄,军饷,或者是朝廷采购等方式。”

“而官员拿到俸禄,士兵拿到军饷会去购买东西,铜钱就流入了市场,这就是流通。”

“有些地主豪强把铜钱收集起来融成铜器,这就是消费。”

“将一切总和起来,便是一次经济活动。”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大明朝所有的经济活动,将其研究透彻,对治国理政有极大的好处!”

“甚至可以说,不懂经济,不通治国。”

听到那最后八个字,茹嫦言道:“这话说的是不是有些大了。”

他已全盘接手银行业务,每日看着银票,都隐隐约约感觉陈雍在下一盘大棋。

陈雍没有和他抬杠:“下次发言记得举手。”

“等你听完今儿这场课再下结论。”

“首先,我们讲货币的发展。”

“在开讲之前先提出三个问题,讲完之后告诉我答案。”

“第一:洪武通宝、汉五铢钱和唐开元通宝本质上都是铜钱,但他们一样吗?”

“第二,从古至今天下的钱粮总数是否一定?”

“第三:为什么现在能当做货币是铜钱和白银,而不是黄金珠玉这些同样也有价值的东西呢?”

这是课前思考。

欧阳韶工工整整的在纸上记下这三个问题,然后写上自己目前的答案。

都是铜钱,当然一样。

钱粮总数当然一定,这也正是桑弘羊和王安石受到抨击的原因。

他们为聚敛之臣,将属于民众,或者是地主的钱抢到了皇帝手中,掌握话语权的地主怎么会给他们好评价?

地主损失一万两,民众损失一两。

可民众向来在穷困中挣扎,早就养成了锱铢必较的性格,莫要说一两了,街坊邻里一文钱也有可能闹得不可开交。

对朝廷强抢一两他们当然心生不满,地主再一挑拨,天下的舆论就形成了。

至于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是铜钱和白银。

欧阳韶皱眉想了半天将笔放了下来。

这还有为什么?

就好像问我母亲为什么生下的是我一样。

贺强杨学明几人勉勉强强学会了写字,白纸上写的歪歪扭扭,但还是认认真真的在听。

陈雍言道:“这些问题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有答案。”

“《管子》有云,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