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章 开解(1 / 2)

加入书签

启禀公主殿下,微臣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终是揭开了今日事件的面纱。

原来,在这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之中,竟有那么几户寻常百姓家,他们的生活拮据至极,平日里连一碗清澈见底、米香四溢的白粥都是奢望。

是以,他们怀着无奈与希冀,悄悄融入灾民之中,只求能分得一碗温热的粥水,聊以慰藉饥饿的肠胃。

闻此言,萧云卿的眉头不禁紧锁,眼神中闪烁着难以置信与愤怒的光芒。身为一国公主,她万万没想到,在这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江南,仍会有百姓挣扎于温饱线边缘,与真正的灾民争抢那赖以生存的一粥一饭。她心中波澜起伏,既有深深的同情,也为这世态炎凉感到一阵酸楚。

然而,理智告诉她,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灾民眼前的困境,个人的情绪必须暂时抛诸脑后。于是,萧云卿强压下心中的五味杂陈,迅速下令手下加速寻觅应对之策,务必尽快缓解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而此时此刻,一旁的萧清菡却似乎对此情此景颇为乐见。她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目光中闪烁着几分玩味与得意。对于萧清菡而言,目睹萧云卿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样子,正是她所期待的场景。

她心里暗自思量,若是能让一向聪慧过人、在兄弟姐妹中被誉为智囊的九妹也显得束手无策,那该是多么令人满足的胜利。

于是,萧清菡以一种看似关切实则揶揄的语调,轻描淡写地对萧云卿说道:“哎呀,九妹,你可一直是咱们家族中的智多星,无论何等难题在你面前都能迎刃而解。为何这次反倒要劳烦他人呢?我深信,以九妹你超凡的智慧与敏锐,定能不费吹灰之力便想出应对之法来。”

这一番话,表面上看似鼓励,实则字字句句都带着针砭之意,企图在言语间进一步挑动萧云卿内心的波动。

听到这番言辞,萧云卿的内心仿佛被针尖轻轻刺了一下,隐隐作痛。他素日里虽常听闻各地频发灾害,灾民流离失所的消息,但那些遥远的故事仅如过眼云烟,不曾在他平静的心湖激起半点波澜。

而今,当他亲身踏入这满目疮痍之地,亲眼目睹灾民们无助的眼神与瘦骨嶙峋的身影,心头的震撼无以复加。以往的认知仿佛被彻底颠覆——这哪里是简单的贪污所能概括的困境,分明是天灾人祸交织下的绝望深渊。

“九妹年纪尚幼,若是在此等困境之下难以寻得良策,实乃情有可原。”

萧云卿心中暗自思量,眼神中闪过一抹复杂。正当此时,一旁的萧瑟不知何时已悄无声息地出现,其言语间透露出的笃定,宛如一阵突如其来的春风,让原本沉闷的氛围泛起了一丝波澜。

萧清菡的心绪瞬间被愤怒所占据,她觉得萧瑟非但没有站在自己这边,反而与萧云卿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将矛头指向了自己。这种被背叛的感觉如同利刃割心,让她几乎难以承受。

怒意如同野火燎原,在她的胸膛中肆意蔓延,最终凝聚成一道锐利的目光,狠狠地投向萧云卿,那目光中,既有愤怒,也有不甘。

然而,这怒火转瞬即逝。萧清菡深知,在萧瑟面前,保持那份柔弱与楚楚可怜的姿态,远比直白的愤怒更有用。

于是,她迅速调整情绪,脸上重又挂上了温柔的笑容,声音也变得轻柔而委屈:“哥哥,你何时到来的呀?我与九妹不过是玩笑几句罢了。父皇此次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九妹,我内心深处坚信,以九妹的聪慧,必能想出解决之道的。”

言毕,她还特意朝萧瑟投去一个求助般的眼神,那目光中既含着请求理解的意味,又似乎在默默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坚持。

萧瑟的神情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淡然与决绝,他并未给予萧清菡任何回应,只是微微侧首,向萧云卿投去一个温暖而深邃的微笑。

那笑容仿佛春日里的一缕暖阳,穿透了周遭因灾荒而生的阴霾。他低声对萧云卿说道:“你放心,对此我早有成算。那些官员竟敢以如此微薄的救济米粮敷衍灾民,实在是可耻至极。但此刻,我们还需他们稳定大局,待时局稍定,自会追究其责。”

萧云卿闻言,眉宇间紧锁的忧虑渐渐舒展开来,显然他对萧瑟的话语表示赞同。他没有立即追究那些官员的责任,转而目光温柔地落在萧瑟身上,然而眼底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

这抹情绪转瞬即逝,未等其深化,萧瑟已轻柔地抚摸了一下萧云卿的头顶,动作中充满了宠溺与安慰。他的声音温润如玉,道:“我们休整已毕,应当继续我们的救援工作。让我亲自检验,还有多少人在试图蒙混过关,置灾民于不顾。”

语毕,萧瑟大步流星,直接走向聚集了许多等待救助的灾民前。灾民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却仍旧秩序井然地排着长队,那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守望令人心酸。在众人瞩目下,他弯腰拾起一把细腻的沙粒,阳光透过指缝,让那把沙显得格外耀眼。

一旁的萧云卿见状,心猛地一揪,眼见萧瑟欲将手中的沙粒投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