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2章 战前的古怪的气氛(1 / 2)

加入书签

来到松州城后,曹亮就接替了松州的军事指挥权。

原守将非常的配合,将手中的权力全权上缴,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

松州刺史连屁都没有放一个,拍着胸脯表示完全支持曹亮的工作。

谁叫人家是大内来的呢,最关键的是人家还怀揣圣旨。

圣旨秘而不宣,上面的意思让刺史和守将有点摸不到头脑、

说是要试验新的守城方法和战法,只需原守将配合即可。

原守将和刺史心想,既然自己不懂,那就只管配合就行,反正打了败仗有人背锅,打胜了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于是就在非常和谐、愉快的场景之下完成了交接。

曹亮表示非常的高兴,替皇帝陛下向松州的官员和军士们表达了最深切的关怀。

拿到兵权后的曹亮第一时间就下令,隐蔽在松州附近的士兵们立即带着装备秘密进城。

大黑夜的,那场面还是很壮观的,一架架用油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大家伙被运送进城。进城的人个个穿的还是常服,没有一个人挎着刀剑或是长枪。

怪异的是每个人背上都背着布条包着的长条形的玩意儿,也不知道是啥,还有一箱一箱的东西。

原来的松州的老兵们看到箱子标识,有的是掌心雷,但有的不知道是啥。

掌心雷在松州守军这并不稀奇,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大齐边关所有的城池守军都已经配备。

这玩意真是攻击和防守的利器,深得官兵们的喜爱,只是数量有限,平日训练都不敢用真家伙。

另外一条命令就是派出三队伺候小队,离松州一百里探查。要求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回来汇报。

这次小四来报,第一支吐蕃三万大军到的时候,曹亮就下了命令。

工兵营所有人出动,离着城墙两里地开始,除了正对城门的直线区域外,其他地方密密麻麻的埋下了地雷。

同时曹亮要求绘制地图,所有埋下地雷的地方全部在图中标记出来。

这是王休强调的,地雷这种杀伤性武器实在是不人道。

地雷,这种深埋地下的致命武器,是人道的对立面。它们静静地潜伏在地下,不分敌我,无情地夺走生命。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兵,一旦触发,地雷都会瞬间爆炸,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毁灭。

地雷的不人道之处在于它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踏入地雷的陷阱,失去肢体,甚至丧失生命。无辜的儿童可能在玩耍中不幸中招,他们的未来在瞬间被撕裂。地雷不仅伤害了个人,还摧毁了家庭和社区,给人们带来长期的身心创伤。

地雷的存在使土地变得荒芜,阻碍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人们无法安全地耕种土地,建设家园,生活陷入困境。地雷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还会延续数代人,成为人类社会的噩梦。

为了消除地雷的危害,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扫雷行动艰难而危险,但每清除一颗地雷,就意味着拯救了一条生命,恢复了一片土地的生机。我们呼唤一个没有地雷的世界,一个充满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在我国某地的边界上,我们的士兵为了排雷,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甚至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王休深知地雷带来的危害,所以他要求,非战时,地雷不得使用,必须把埋下的雷全部取出来,妥善处理。

对于王休的建议和意见,军方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不重视,也不敢。

至于留出一条线不埋雷,那也是为了自己人方便,也不怕敌军沿着这条线进犯。毕竟通道太窄,想通过就必须用人命来填。

曹亮坐在城头,面前放着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大碗油炸土豆。

自从土豆这玩意儿在大齐风靡之后,曹亮就喜欢上了土豆。

土豆可以做菜,可以当食物。

曹亮很喜欢清炒土豆丝、油炸土豆,最喜欢的就是土豆炖牛肉。

但是,牛肉是那么容易吃到吗?

曹亮又不是大将军、更不是国公、也不是侯爷,哪里是想吃就能吃的,第一次吃到还是跟着李元成去大将军府办事的时候正好是中午,被武元爽留下吃午饭。

当时午饭中有一道菜就土豆炖牛肉。

就这样,曹亮就深深的爱上了这道菜,可惜自己又不敢偷偷杀头牛来吃,只好忍着。

城头上已经架上了三十门大炮,还有五十门迫击炮。

另外这一万名士兵都是特殊训练出来的陆军。

陆军这个称呼也是王休提出来的。

王休的解释是,既然武怀义的部队是海军,那么在陆地上负责作战任务的部队就应该叫陆军。

当时兵部尚书还调笑道:“要是在天上作战的岂不是就叫做空军?”

王休顿时竖起大拇指,对上官云惊为天人。牛x啊,上官老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