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曙光(1 / 2)

加入书签

“奶奶!六年了,您老人家还好吗?对不起,孙儿大不孝,这些年您受苦了!我唉!”

一声长长的叹息在阴河洞里回荡。

范礼手里已换了个又丑又怪的龙肖玉佩,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用力摇晃几下脑袋,终于结束了纷杂的思绪。

见炉灶上的泥坯罐已经变得和炭火一样红,他赶紧将手里的玉佩放回岩壁小洞,戴上早已准备好的湿草手套,尔后便提起火红的泥坯罐,倒掉多余的废水后,迅速将熔熔的铁水注入地上凿好的凹槽中。

此后,经过一个多钟的反复捶打敲磨,一根小手腕粗的铁锹终于炼制而成。

为了方便刨土,他还将铁锹另一头做成小铁铲的模样。

“噢耶!”

测试了一下铁锹的硬度后,范礼激动得挥拳大吼一声,随即便迫不及待朝下游跑去。

他并没有携带火把。

一来,这段全长大约七百米的阴河洞,他早已熟悉得很,闭着眼睛也能摸到想去的地方。而且,长期将变态的大枸杞果当饭吃,他的视力变得有点神奇,身处漆黑如墨的环境,也能依稀辨识附近的景物。

顺着阴河,时而上岸,时而蹚水,绕过好几处坍塌的岩石堆,不多久,他就来到下游的积水区。

这一段阴河洞,近五十米几乎全泡在水里,勘探作业必须潜在水中,原本就十分艰险,加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范礼一直想当然以为此处必定也是因为坍塌造成的封堵,只是封堵的那块岩体太大太厚而已,故而,他每次都在岩体附近左刨右挖。

直到一个多月前,在离岩体三十多米的地方,他无意中察觉到一块嵌入河床中的大石头周围竟有几处细微的旋涡,似乎有水在往石头底下渗漏,他这才灵机一动,试着用钢刀刨开那块石头周围的泥土砂石。

结果旋涡越来越大!

直到那一刻,范礼才明白自己之前完全搞错了方向,以致总与真正的逃生出口擦身而过,他懊恼地给了自己好几记耳光。

其实这真不能怪他,像这样躺在河床中的大石头比比皆是,谁又能想到出口会藏在离尽头几十米远的一块石头底下?

花了好几天,连续折断十几根粗灌木都没能把那个大石头撬动半分后,范礼终于痛下决心,将沿岸的枸杞灌木砍来烧成木炭,用来炼制铁锹。

让他孤注一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发现枸杞果的产量一直在下降,最初平均每株还能结五六个果子,但最近一次却平均结不到两个。

这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因为这种枸杞树十分神奇,每隔十来天就结一次果。真正令他感到恐慌的是,最近几个月,枸杞树突然不结果了。

“成败在此一举,范礼,加油!”

范礼已经在此处勘探过不知多少次,但从未像今天这么紧张,一边深呼吸,一边给自己鼓劲,终于携刚炼制的铁锹潜入水中。

这一次,因为有得力的工具,他很快在大石块周围刨出一圈大坑,并在石块和河床之间凿开一个铁锹能伸进去的小孔,此后借着水的浮力,仅试了一次就将巨大的石块撬翻在一旁。

让他狂喜的是,下方果然是一个出水口!

水声隆隆,河水迫不及待往底下钻,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差点没把他给卷进去。

不到一刻钟,积水几乎都从那个洞口流了下去,只余下刚没过脚踝的浅溪流。

洞口完全可容人钻下去。

下边是一条狭长的隧道,弯着腰走了大约二十多米后,隧道越来越宽,最后竟成了一个足有七八米宽的大壶口。

“有了!有出口!”

凭借超强的夜视眼力和对光线的高度敏感,只朝四周扫了一眼,范礼便激动得无法自抑。

在漆黑如墨的环境中,对面岩壁那条隐隐透着暗光的裂缝显得特别突兀!

当然,激动中还带着几分担忧,那条裂缝看起来并不大,他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穿过去。

壶口下是一个又宽又窄的水潭,与出水口处有好几米的落差,形成一个小型瀑布。壶口外是一个比上游那个还要宽敞得多的圆形溶洞,坍塌十分严重,到处都是大块大块的乱石。

河床从溶洞正中间穿过,因上游积水短时间倾泄而出,此时河水暴涨,水流湍急。

范礼一刻也不想耽搁,待基本辨清周围的情况后便跃入水潭迅速游到对岸,沿着河床急匆匆掠至溶洞对面那条透着暗光的裂缝前。

一是太着急,二是因为此时潭水十分浑浊,他并没注意到潭中有许多泛着淡淡荧光的怪鱼。

还好!裂缝虽狭窄,但侧着身子堪堪能钻进去。

提心吊胆穿过这条足有二十多米的狭长裂缝后,眼前豁然开朗,四周又恢复了阴河洞的样子,虽说和上游一样发生了多处坍塌,但范礼总能有惊无险通过障碍。

徐徐转了一个弯后,四周又亮了一些,阴河洞越来越宽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