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身份水涨船高,再次起飞~(1 / 2)

加入书签

“你就是赵卫中同志?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新发明吧?”大领导和善的说道。

“嗯,领导请看,脱粒机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四组刀具将晒干的玉米粒打落的。”

赵卫中胸有成竹的介绍工作原理。

“四组刀具每组对称两只,八只刀具在旋转的时产生风力,把玉米轴和尘屑给吹到后方的出料口,而玉米粒在舱体内旋转时,从下方腹部的网格栅里漏出,再经过这里。”

赵卫中说着蹲下身,指向机器的底部。

“这里是个斜坡漏斗的形状,会把玉米粒都集中起来,统一在侧面流出,方便转移,一般情况下,两个人就能操作,要是手快的,一个人也能操作。”

“嗯,我看明白了,确实,设计的很合理。”

大领导满意的点了点头。

“能实际运转一下吗?说千百遍不如看一遍啊!”

“由于现在地里的玉米还没成熟,去年的玉米大部分都完成了脱籽工作,找干玉米棒子还真有些难度,不过我们已经去找了。”

大领导点了点头,笑道:“我今天能看到实际操作吗?”

“能,其实一个星期前就开始找玉米棒子了,已经找到了地方,马上就能拿过来。”

“好,我还想说怎么不提前找原料呢,看来你们已经提前行动了。”

现在是61年夏季,灾荒年,哪有玉米棒子留到第二年的?

乡下的生产队里早就找几遍了。

别说玉米棒子,连棒子轴都找不到一根。

多方打听之下,在东直门的鸽子市上,打听到前门大街一家开药铺的存了些玉米棒子。

一开始那人还不认,愣说没有。

接连几天都不松口。

今天到新机器试验的日子,保卫科赵队长亲自带着人去买了。

不卖都不行。

果然拿枪的一出面,就是比好言好语商量来得快。

到那就把半袋子玉米棒子给买来了。

大领导没等几分钟,陈队长就领着人回来了,自行车后架上带着小半袋玉米棒子,大概有二三十个。

轧钢厂有现成的拖拉机。

在脱粒机和柴油发动机之间连接好皮带,调整好角度,固定好之后。

试验就立即开始了。

随着拖拉机突突突突的启动,脱粒机仓内的四组刀具呼呼的旋转起来。

赵卫中亲自把小半袋玉米棒子倒入了进料口。

哗!!!

随着一阵嘈杂的响声传出,玉米粒像小瀑布一般在机器的一侧流出,转眼就堆积成一个小丘。

而机器尾部嗖嗖嗖的飞出了一连串的棒轴。

有得是整个的,有得是打断的。

但无一例外,上面干干净净,没有玉米粒残留。

连尾部的瘪粒都被打掉。

玉米棒子越干,脱粒就越干净。

就在大领导感到惊喜的时候,赵卫中伸手就把拖拉机的油门拉起,熄灭了机器。

“诶?小赵同志,怎么熄火了?”

“领导,已经结束了,这点玉米棒子太少,还不够机器塞牙缝的呢!”

“啊?!这就打完了?我们还没看清怎么回事呢!”

大领导高兴坏了,急忙蹲下来查看机器。

只见侧面的出料口那有一堆玉米粒,粒粒完整,并没有因为机器转速过快而打烂。

而且还干净,尘屑都被吹到了后方。

再看一眼脱粒舱室,没以后残留,也没有过高的温度。

“好!真是太好了!要是用传统手法,这二三十个玉米棒子,俩人得剥个十来分钟才能剥完,而用机器,才几秒钟就完成了,真是太好了!”

“领导,我这台机器还算合格吗?”

“合格?是优秀!有了这台机器,不说多,一个生产大队配一台,秋收的速度就能提升多少?算下来为全国的农业提速多少?想必大家都清楚,哈哈哈,往后看吧,科技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

哗~……

现场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轧钢厂的人都感到自豪。

车间里更是欢呼起来。

即便八级钳工易中海心里嫉妒赵卫中,此时也装的比谁都激动。

“看见没刘成,我们院的,卫中,我们院的!”

突然之间,易中海心中出现了一个想法。

要是赵卫中能给他养老,那他岂不是能名利双收,安享晚年?

但这个想法一闪即逝。

他比谁都清楚,赵卫中不是贾东旭,更不是傻柱。

是不可能突然认个野爹,给别人养老的!

而且他的一些家业跟赵卫中的岳父娄半城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