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章 布局未来,与岳父谈话(1 / 2)

加入书签

在副主任赵卫中、技术员老沈,以及原本研发组十名熟练工的带领下。

当天新车间就运转了起来。

期间杨厂长和林总工还亲自来看了几次。

到中午吃饭前,第一台脱粒机就制造完成。

效率高的让杨厂长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些岗位的安排,工种的调配,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多一个浪费人力,少一个人就降低效率,卫中,你这个岗位的设计可太厉害了!”

“是大家配合的好,都有一股子冲劲,敢拼搏,不怕吃苦,我的岗位设计算不算完美。”

“诶~别谦虚,就你这套生产方案,再过个五十年也不会落后!”

杨厂长还真说对了。

赵卫中的岗位设计,还真是参考了几十年后的某个大型农用机械厂的生产模式。

能不先进吗?

是经过了几十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实用经验。

“厂长,照现在的速度,明天就能达到三十台一天的产量,再等个十天半月的,工人们更加熟悉了,日产量能突破五十台,前提是各车间的零部件生产得跟得上。”

“这个你放心,现在脱粒机项目,是轧钢厂的重中之重,至少在入冬之前,脱粒机的零部件都是优先排产的。”

“那太好了,如果供不应求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排个夜班。”

“肯定会供不应求的,农业部已经给了个一万台的订单,还说一万台不够一个县吃的,让我们加急生产呢!”

前几天大领导把脱粒机样品带走给农业的领导看。

农业领导得知效率能提升几十倍后,立即就催促轧钢厂赶紧量产。

不单是农业需要,上级甚至想用这种机器偿还国债。

压力给到了轧钢厂。

生产脱粒机,成了最优先的项目。

到次日下午的时候。

脱粒机成品一共下线了42台。

还没来得及给外表刷漆,就被车间外等着的公社的人员抢着装车了。

42台脱粒机,不够四个公社分的。

一个小公社都有近十个大队,每个大队都包含了至少五六个村子,每个村子又有好几个生产小队。

大的公社甚至有三十个大队,生产队能达到百余个。

42台脱粒机哪够分的?

一个公社都能吃下了。

四个公社挣了半天,最后大公社装走了12台,另外三个稍小的公社每家装走10台。

拖拉机后车斗上挂着红布和鞭炮。

不用说,社员们都在公社等着迎接他们回去呢。

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把脱粒机当成了宝贝。

“真是个好东西啊,一台铁家伙,能顶一个小生产队!”

“有了它,生产队的驴就可以歇会了,哈哈哈……”

“要我说,还是发明家赵卫中同志厉害,发明了这个新玩意儿!”

“就是,谁能想到呢?资本家的女婿,竟然成了造福社会的发明家!”

赵卫中在车间门口站着,偶然听到了这些乡下社员们的谈话。

心思缜密的他突然意识到,岳父一家不能再等了。

得在脱粒机登报之前让岳父离开四九城,前往香江发展。

不能等到中秋节陪媳妇走娘家时再提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

随机应变,是每个穿越者必备的能力。

要是等到中秋节提,那再耽误几天,至少得等到入冬娄半城一家子才能走掉。

那时他的脱粒机早已经全国闻名,岳父再走就有点晚了。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无法左右气运走向。

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顺势而为,趋利避害。

娄半城的未来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前往香江发展。

而且越早越好。

想到这后,赵卫中便在心里拿定了主意。

明天刚好是周日。

他得领着媳妇娄晓娥去趟岳父家里。

想的很好,下班前李怀德却找到了他。

“卫中,新农机的生产任务重大,明天别歇班了,让全体工人加班吧!”

“行,李厂,我这就通知下去,明天就麻烦您多操心了,只要不做什么改变,让工人按步就班的生产,就不会出问题的。”

“诶?这么说,你不来?”

“我明天有重要的事,来不了,生产安排已经完成,我不来也不影响,再说了李厂,我是副的,车间里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您啊!”

“呃……那就让工人们歇一天吧,正常休息。”

赵卫中一听乐了。

心想你是一点也不想干,光想着坐享功劳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