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8章 提前给蔬菜找销路(1 / 1)

加入书签

和曹益之商量好私塾的事后,姜宁扶着秦铮的手重新上了马车。

“阿宁啊,你真的要把三个弟弟送进学堂?”

姜二狗一边赶马车,一边好奇的问姜宁。

其实,他看着姜宁和曹益之商量好的,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只是,他一时也不知该从何问起,就又问了这么一句。

“是啊,二狗叔,”姜宁看着他的背影道,“我记得,你家中是不是也有个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弟弟,他要不要进私塾呢?”

自从回姜家村,姜宁只听姜二狗提过这个儿子,但是还没见过本人。

“你说大宝?他都十五岁了,还念什么书啊?”姜二狗没有一点让儿子念书的念头。

严格来说,姜家村的人都没什么让孩子们念书的念头。

姜家村识字的人不多,姜成识字,也是离家之后一边挑货卖货一边学的。

在姜家村,稍微有点学识的人家,比如几个德高望重的还在世的叔公,现在还剩下三叔公和五叔公,他们是村中长辈也是最有学问的人。

谁家有些红白喜事需要定夺的,都是上这二位门上。

其次有学问的就是姜永旺,早期村人一致推举他当村长,也是因为他识文断字,有些学问。

以上这些人家的下一代,也是识字的。

三叔公、五叔公的儿子们上了十多年私塾,勉强算个读书人。

但是可惜,他们读书十几二十载,在孩子都有孩子的年纪,连个童生都没考中。

至于他们的儿子、孙子,私塾也是照去,却依然在学问上没有任何建树。

姜家村不出人才。

这是姜家村人,从村中这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后代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

虽然有时村长也向他们解释,他的儿子姜鹏,正是因为识字才去锦绣城大户苏家当马夫,但是已经不能改变村人的看法。

姜二狗自觉自己不识字也不耽误他赶马车,当然也不会考虑让儿子去读书。

“话说回来,”姜宁道,“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一家回来比较忙的原因,为什么一直没看到大宝呢?”

“你见不到那小子正常,他现在在刘家村帮着外祖、舅父卖菜呢!”

“大宝弟弟在刘家村……卖菜?”

“是,”姜二狗甩甩马鞭,“你小翠婶子娘家的地多,除了几亩好地种了粮食之后,还剩些边边角角的地就种了菜。”

“每年到这个时候,大宝就去刘家村帮忙去了,大人们去忙地里的粮食,他就去帮忙收菜、卖菜。”

姜二狗因为赶车稍微挣些钱财,是以家中种的田不是很多。

农忙的时候,他会下地和刘小翠忙些时候,之后就是专心赶车赚钱。

岳家他帮不上忙,便让儿子去代劳。

“二狗叔,不知道小翠婶子娘家都是把菜卖去哪里?”

既然都谈到卖菜了,姜宁当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下。

“怎么,你想买菜吗?回头我赶着车去刘家村,给你们拉一车菜回来。”姜二狗以为姜宁是想要蔬菜。

“二狗叔,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单纯的想问问菜都卖去哪里,好给我爹做个参考。”

这次去集市,姜宁看过了,集市上卖菜的人不多,买菜的人也不多。

万一姜成种出那么多的菜,再一时半会找不到销路,那菜就浪费了。

“给你爹……作参考?”

“是啊,我们那片地才刚刚开荒好,种粮食已然来不及,所以我爹想在地里种些菜。”

姜宁道,“我估摸着十天半个月,菜就能长成。正好听二狗叔你说起,便想先替我爹打听下菜卖去哪里的问题。”

“原来是这样。”姜二狗去过后山草棚,知道他们的荒地有多大,“要是你们种了那么多菜的话,的确要好好想想卖去哪里。”

“我岳丈家的菜,是卖去了镇上的福来酒楼,那酒楼的掌柜,是我岳丈的一个远房侄子,你们不如也去试试。”

“酒楼的食客多,用的菜也多!”

“酒……楼?”

末世食物匮乏,姜宁没见识过很多人轻松惬意、推杯换盏的情形,不知道酒楼到底需要多少菜。

而且……

以她和姜二狗媳妇见的那两三面来说,要是她知道丈夫把自家的蔬菜的销路随便告诉别人,恐怕姜二狗会被骂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