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钱上告急(1 / 2)

加入书签

六两银的束脩,对普通人家来说是小半年的花头,再算上笔墨纸砚等,十两银子打不住。

书,是有钱人才可以读的。

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活着才是第一位的。

姜宁在小末找出来的一些史书里,都看到古代人读书的不易。

她也没有嘲笑玉芝的意思,她只是让她提前有个准备。

送孩子进学堂容易,坚持读下去难。

天黑时,玉芝带着儿女心事重重的回了家。

姜永旺以为她在草棚受了气,还挺高兴。

今日儿媳妇去草棚,他故意没去,他就是不想姜成一家因为他在,而格外纵容玉芝。

姜永旺以为她受到了教训,正和妻子高兴着,柱子就冲进他的屋子。

“祖父,你知道吗,阿宁姐竟然要送秦铮那个大傻子去读书?”

“别乱说,秦铮就是单纯了些而已。”

在草棚呆的时间长了,对秦铮有所了解了之后,姜永旺就不觉得秦铮傻。

他只是胆小些,爱和家人黏在一起,对其他则一律生人勿近而已。

有时候他也怀疑其他村人看到的是真的,可能是因为他靠姜成一家太近了,所以才不觉得秦铮傻。

“你说什么?秦铮要去学堂?”姜永旺这才反应过来孙子说了什么。

“是啊,阿宁姐姐说的,她要送大奴、小奴还有傻秦铮一起去学堂。”

柱子道,“娘也求阿宁姐姐把我也一起送进学堂,可是阿宁姐姐说,进学堂要交六两束脩……”

“所以,这才是你娘不开心的原因?”姜永旺问道。

“是啊,娘听说是六两之后,就不太高兴了,”柱子道,“娘之前偷偷告诉过我,快给我攒好五两束脩了……”

“差一两而已,祖父给你补上就是。”姜永旺自然的道。

“真的吗?祖父你对我真好。”

得到母亲想要的答案,柱子飞快的离开姜永旺的房间,然后奔去找母亲。

“娘,你别上火了,祖父答应给你一两银子补齐我的束脩!”

听着柱子兴奋的话语在小院中回响,姜永旺一脸无奈,玉芝这是故意让柱子过来说这话给他听的啊!

他现在是能拿出这一两银子来,可是等再过三个月呢?

儿子再不往家送钱,他们就真的要坐吃山空了,孙子这学堂也肯定去不长久。

玉芝也想到这些,但是她就是和刘小翠置这一口气。

从前处处不如她的刘小翠,都能轻松送儿子去学堂,她不能输这个阵仗。

而且送儿子去学堂,这本来就是她心心念念的,刘小翠是在学她而已。

她怎么能让自己输!

反正不管怎样,先把儿子送去学堂,前三个月的束脩有了,后面的,她再想办法就是。

想到这里,她把儿女赶出房间,自己从柜子底下拿出藏的严实的荷包,细细清算里面的钱。

这些钱,都是她咬牙从牙缝里一点点省下来的。

在玉芝在家点算钱财的时候,草棚里,姜家也在点算钱财。

陈慧给姜宁看剩下的钱,“阿宁,剩下的这些钱,大概能再支撑三天。”

姜成一脸着急,“可惜我种下的菜还差几天才完全成熟,要不……”

“你那些菜要用来给帮工的匠人做菜,卖了我们更不合适。”

陈慧道,“而且,这一地的菜卖了,也不顶什么用的。”

姜宁指指自己放在棚子一角,已经初具琴形的梧桐木。

“再给我两日时间就做好了,等卖了琴,咱们就有钱了。”

“阿宁,这毕竟是你第一次做琴,你真的确定能卖钱吗?”

姜成还是不大相信,那块木头疙瘩会真的被姜宁做成琴。

而且他从前见过的琴行工匠,哪个不是上些年纪、还精通音律的。

他的阿宁,连琴都不会弹,她做的琴真的有人买?

姜成觉得这次把挣钱的希望放在阿宁身上,是最不靠谱的一次,还不如他多种几波菜卖菜赚钱来的靠谱。

其实,姜宁也没有十分信心一定能把琴卖出去。

但是,凡事总是要尝试一下。

而且,就算卖不出琴去,她也有后路。

有小末在,自然界一切值钱的事物,她都可以找出来卖掉。

并不只局限于药材。

就比如,后山群山连绵,金矿什么的也有。

只是开矿,未免就太费力了些,她单枪匹马开矿不现实。

还有,一旦涉及矿石,难免被有心人盯上。

再惹来官府,就不好了。

她留在姜家村的最主要目的,是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

一切违背这一原则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