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与眼镜相关的历史与现状(1 / 1)

加入书签

(本章前言)

哈喽大家好呀,我又来啦~

第一卷的三个章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配镜处方术语、远近处方转换、定配处方加工项目的实意解读。

从本章开始,我们来学习镜架的专业选择,我们将进行四个部分进行的学习。

(1)眼镜相关的历史与现状

(2)镜架材料与工艺的选择

(3)镜架结构与选择

(4)镜架的美学选择

下面我们来开始本章节眼镜相关的历史与现状的学习。

(1)眼镜的概念

是以矫正视力或者保护眼镜为主要目的而制作的光学器件,由镜片和镜架组成。

(2)与眼镜相关的历史

1在赵孟江的《中国眼镜历史与收藏》一书中指出“眼镜文化充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特点”。

2在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中提到“老人不辨细书,以叆叇掩目则明”。

叆叇:一种帮助近视和老花眼看清东西的设备,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眼镜。

3在明朝张靖的《方洲杂录》中也记载了关于折合式玻璃眼镜的使用。

4在赵孟江的《中国眼镜收藏与历史》一书中指出“东汉初,公元一世纪中国已能制作精美绝伦的雕花金圈水晶凸透镜,应该是眼镜发展史上的初级阶段”。

5《格雷夫眼科百科全书》中也曾提到“中国的眼镜磨制技术从欧洲传入”。

6孙云球是中国最早制造出望远镜并创制眼镜等70余种光学仪器的人。

(3)与眼镜相关的古诗

1宋代作家韩淲在《在风雨中诵潘邠老诗》中提到“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意思是:我虽然老眼昏花,远近事情俱忘,仍然意气轩昂,任它用舍行藏。

2宋代诗人陆游在《高秋亭》中提到“从今惜取观书眼,长看天西万叠青”。

意思是:从现在开始要爱惜那双用来读书的双眼,多去仰望天空西边延绵万重的青色山岱。

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病眼花》中提到“大窠罗绮看才辨,小字文书见便愁”。

意思是:大的文字和图案看到才能分辨,小的文字和图案看到就忧愁烦恼。

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眼暗》中提到“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意思是:损伤的是自己的眼睛,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5宋代诗人朱敦儒在《木兰花慢》中提到“休把霜髯老眼,等闲清泪空流”。

意思是:千万不要等到鬓角斑白,老眼昏花,闲时还暗自流泪。

(4)与眼镜相关的现状

随着时代潮流的不断更新,眼镜的应用功能随着视觉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而变得更加多元。

1眼镜与妆造

眼镜要有与当代人的妆容及服饰的和谐,要能够反映出时尚、知识学问以及身份等。

2镜片的变化

在原有的玻璃、水晶石镜片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现在的玻璃镜片、塑料镜片及角膜接触镜三大类。

3镜片功能的变化

从其原来的单一向多功能发展,比如双光、三光、渐进多焦镜、防紫外线、红外线等功能的镜片层出不穷,也可以根据视觉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个性化眼镜定配矫正。

4眼镜的材质的变化

从早期的玳瑁、银质质材,到现在的铜合金、镍合金、铁合金、钛及钛合金、贵金属、铝合金六大类。

5镜架、镜片连接的变化

经历了各个时代的不断创新,从最早的只有一块镜片并不带有框架,到现在的全框眼镜、半框眼镜、无框眼镜等。

以上这些就是与眼镜相关的历史及现状,大家还知道关于眼镜的哪些历史和现状呢?欢迎评论区里留言讨论。

下一章节我们来学习镜架材质与工艺的选择,大家下章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