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节:结婚进行时(1 / 2)

加入书签

针对这样的问题,杨晶告诉他一个方法,以后无论哪个亲戚借钱,都告诉他,是最后一次。

杨家不会永远借钱给他们,不会永远当冤大头。

最后一次多给他们一些,他们借五两,给他们十两,他们借十两,给他们二十两。

但要让他们知道,下次不会有钱了,让他们死了那条心。

薅羊毛也要有个度,不能逮住杨家薅一辈子。

人啊,必须自食其力才是正道,不能总靠杨家养着吧?

杨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他们要就必须给?借到钱就高兴,借不到钱就黑脸,还骂人,世上哪有这种人?

就是把钱送给路边的乞丐,他们也会感激杨家的,不像他们,还闲言碎语说三道四。

这种人,即使是亲戚,也要与他们断绝关系,绝不能出力不讨好,养一只白眼狼。

杨奎接受了这个建议,以后亲戚们来再借钱,他多给,同时警告他们,以后再借,没有了,这是最后一次。

果然,以后来借钱的人少了,最后都不来借钱了,只是走动的频率更高了,想巴结杨家人的亲戚更热情了。

他们转移了方向,又要杨奎帮他们找活干。

这忙倒是可以帮的,自食其力嘛,必须支持。

杨奎就凭着在京圈的人脉,把他们介绍到国公家当门子啊,介绍到侯爵家看家护院啊,介绍到其他伯爵家浆洗衣服啊,做饭啊,照料孩子啊等等。

他们除种地之外,还有一份活干,也能赚点钱,总算不向杨家借钱了。

于是,杨家的名望如日中天,亲戚们提起老杨,无人不称赞,无人不挑大拇指。

三十号,良辰吉日到了。

皇宫与礼部共同出人,披红挂彩,敲锣打鼓来迎亲。

来杨家的队伍高达数百人,再加上看热闹的邻居们,杨家门口的巷子塞满了人,可谓是水泄不通,连扎针的缝隙都找不到。

果然如杨晶所期待的,李元基派八抬大轿,隆重接她到宫里。

杨晶换上鲜艳的红色结婚礼服,头发盘起来,做出一个漂亮的造型,搭上红盖头,心里甜蜜蜜的。

在宫女帮助下,她款款走出闺房,坐上轿子,被人抬出杨家。

在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宣天,热闹得像过大年。

当然了,李元基身份高贵,自然不会亲自来接她,而是派重要人物来迎接,这已经给足了她面子。

京圈里的显贵们又来送礼,还都是贵重的礼品,多到无法存放。当然也不缺少一些穷亲戚送的礼,无非就是一双鞋啊,一件衣服啊之类的。

新娘子抬走后,杨家在院子里,在左右邻居家中,摆开桌子,开流水席。

足足摆了五十桌!

大厨们甩开膀子,加足马力,又是蒸,又是煮,又是炒,又是炖,又是调的,把一盘盘美食送到饭桌上,给前来送贺礼的客人们享用。

老杨笑容满面,轮着桌子给大家伙敬酒。

如今老杨是伯爵的身份,能喝到老杨亲手敬的酒,众人无不兴奋,回去能给同村人吹一辈子牛。

大家吃着饭,喝着酒,连声称赞老杨好福气,竟然能把女儿嫁给皇帝,太了不起了。

让他介绍一些经验,好在将来也给他们的女儿找一个好婆家。

老杨笑而不答,只一个劲劝大家吃好,喝好。

流水席特别实惠,鸡啊,鱼啊,条子肉啊,方块肉啊,牛肉啊等主菜全是双份。

许多人吃到一半就饱了,吃不下去了,再送上来的菜只能用东西盛着,准备带回家,让家人也尝尝皇帝的结婚喜宴是什么味。

饭是好饭,酒也是好酒,是从皇宫送来的。

大家扯开肚皮使劲喝,这次不喝美,下次就没有了。

十个客人中九个都喝醉了,还有一个躺在地上睡着了,醉过头了。

喝醉以后,大家敞开嗓门侃大山,吹牛皮,当然也称赞李元基是一位好皇帝,能娶农家女为妃子,一点也不嫌贫爱富,将来一定会为百姓作主,让百姓过上好生活的。

杨家这边热闹得像过大年,赵府赵凌雪那边却冷清得很,除了赵家的老部下老忠诚赶过来,给她捧场面,其他的显贵们几乎没有来送礼的。

只有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跑过来,在地上捡没有炸掉的鞭炮,好拿回家自己点着玩。

赵家也摆了流水席招待客人,可惜人少,只摆了六桌,每桌坐八个人,也就是五十人左右。

与杨家的热闹气氛相比,实在够寒酸的。

皇宫里也是异常热闹,人人都穿红色的礼服,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皇上大婚之日,比他们自己结婚还要高兴,不高兴也得装高兴。谁若是黑丧着脸,就是给皇上添堵,不收拾他才怪。

皇宫当然不能摆流水席,不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