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七章(2 / 2)

加入书签

惚,不是去寺庙吗?怎么像到了闹市。

诗情为她整理了一下鬓发和衣裙,确认没有不妥以后才将楚荇扶下马车。

下车一看,楚荇差点叫出一声“好家伙!”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阶梯,弯弯曲曲直通山上,应当就是通往育林寺的道路。

寺庙建在山上是挺常见,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一般建寺多年的寺庙都会有路让马车直达寺门前,只有求见特定的得道之人或者为表虔诚,前来寺庙之人需要步行上山,还没见过建寺近百年,马车只能停在山脚的。

除此以外,育林寺不同于其他寺庙还体现在它异常热闹的山脚。楚荇转头望去,山脚下这条路自官道延伸至此的路,修得比官道还要宽,各种商贩就不说了,连客栈都有两家,一曰“送子居”,一曰“百孙坊”,这名字当真是直白又应景,充分贴合了前来求子的贵夫人的心理。除了客栈,在这偏僻的郊区,竟然还建了一座大酒楼,名曰“石榴楼”,这几层的大酒楼就是比普通客栈高大上,名字都起得含蓄多了,看起来生意还不错,人来人往的。

如果眼前的一切处于闹市,楚荇并不会觉得有何奇怪,但前方是一条爬死人的“通天梯”,虽然不是特别人性化,但也还符合寺庙的属性。左右两侧这跟京都一样的闹市,是真的让楚荇觉得割裂极了。

而且不是说育林班收的人并不多吗?这育林寺山脚下的客流量都赶得上上辈子网红景区的客流量了。

“诗情,这里怎么这么多人?不是说愿意去尝试育林班的都是走投无路之人吗?”这么多走投无路之人,这个朝代不孕不育过于严重了吧。

不等诗情回答,旁边一位卖小吊坠的小商贩先搭话了,“夫人是第一次来吧,快来看看这石榴吊坠,山上大师开过光的,凡是在我这摊位上买过石榴吊坠的,回去都多子多福!”

有人搭话,楚荇干脆走上前去问这位“土著”。

“行,把你这给大师开过光的吊坠拿给我一个,你跟我说说,这里怎么这么多人?”

“多谢夫人,夫人心善,山上的送子观音恩泽此地,才让大家聚集于此,今日夫人买了这石榴吊坠,山上的送子观音也会恩泽于您,让您多子多福!”

原来只会说这些吉祥话,不过面对前来求子的夫人们,确实会说吉祥话就足够讨喜了。

最后还是这次护卫队长给楚荇解了惑,“夫人,小人的家就在这育林寺附近,自我有记忆起,育林寺的山脚下便是如此热闹,我阿娘小时候还带着我来卖过小物件。”护卫队长留了一点话没说,就是楚荇今天买的这种小吊坠,不说毫无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记得当时就有很多夫人前来,最远的甚至有曼城的夫人来此。印象中有一位夫人,主持同意让她入育林班,但她夫君不同意她在寺庙里住三月有余,只给了她一月的时间。没有三月育林班不收,这位夫人无法,死马当作活马医,住在山脚,日日上山去育林寺祈福,祈求送子观音送她一儿半女,小的对其印象深刻因其每次路过阿娘的摊位都会买一个小吊坠,甚至还和我玩过两次。一月之后,这位夫人返程。没想到两年以后,这位夫人特地前来还愿,原来从育林寺回去三个月后,她真的有了身孕,诞下麟儿。自那以后,从她那个地方来此的夫人多了许多,而且每次来还会来我阿娘的摊位上买吊坠。”

楚荇懂了,就是育林寺的金招牌打出去了,除了育林班这种超级稳妥的,多去山上祈福也是有可能求到子的,让一些虽然入不了育林班,但求子心切的夫人也来此祈福。而且求子这种事情,相同的人群总会聚到一起,有几个活招牌出来,这地方就会越来越火。

换句话说,育林寺就是求子圈的网红寺!

那可不得这么多人流量。而且外地来的人多了,这寺庙又不让人坐马车直通寺门前,有需求就会有头脑灵活的生意人,客栈酒楼可不得搞起来,小摊小贩更是鳞次栉比,山下这个马车停靠的地方发展出一条商业街也就不足为奇了。

楚荇抬头看着这条“通天梯”,现在就让我来会会这求子圈的战斗机——育林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