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沈丽予但凡看见就会走过去问人家手里是什么书,想看什么书,家里放着什么书,或是家里其他人是否看书。
幸好是在外乡,无人认得她的身份。不然就算三娘子草帽盖薄纱地遮住了脸,这副样子靠近别人也肯定会被人记住。
沈丽予知道这样做有些张扬。她和陈师傅接连碰壁,根本没有书坊愿意要新开的印坊做出来的书,这种情形比她预想的更糟了,也令她愈加焦急。
可后来她想,反正都过来了,路费已经花出去了,不如放开去问清楚现在书坊都在卖什么、外面的人都在看什么。
回来的路上,沈丽予对陈师傅解释道:“这些年的乱局,很多书生要么被抓去当了兵,被家里人卖掉了经书;要么就是早对大瑞无望,烧了家中的经书。而现在,武宗当政,战局日渐稳定,朝政回血之际,正是重启科考、招贤纳士之时。很多人自然是要重新买书的,这就是这些州县里做卖书生意人的盼头。”
陈师傅道:“这倒是在理。可我们问的书坊,他们根本看不上我们啊。”
沈丽予道:“把书放在书坊里卖,书坊要分走我们五分甚至六七分的卖书钱,这里面有他们的人工、铺租与盈利的赚头,那我们不就几乎等于白做工了吗?”
陈师傅道:“是啊,早前也不这么苛刻。大概是战后大家都怕,都想多赚些了吧。”
“反正和这些书坊的人合作,还不如我们自己推着牛车,挨家挨户地叫卖。我们卖的比书坊里的便宜,就是按照市价的卖书钱减去两三分,我们还能挣七八分,这不比放在书坊里卖能赚得更快,赚得更多吗?”沈丽予算来算去,和陈师傅一致认定,先把书生们常看的公版经书先做出来第一批。
从林愿家借来了他数次科考却又落榜、于是在家里积了灰的许多书册,还有陈师傅带来的一些,沈丽予从中取来两本比较经典的,誊抄一遍,再和母亲一同雕版。怀瑾和握瑜裁切好一块块雕版用的厚木板。加上从纸愿斋低价买进的纸,还有陈师傅亲自调的墨。一切依然准备就绪。做了一整个月,两百本书册就弄出来了。
陈师傅看着那堆飘着墨香的书册,心中感慨万分。遥想当年他和师父师母,还有几个学徒,也是熬了一个月,把两千册新书赶制出来,靠卖书的钱救下了濒临倒闭的印坊。
他没想到,数十年后,他的身旁再也没有了师父和师母,也看不见当年的朋友,换成了面前这些年轻人,而自己还是最老的印坊师傅。
“陈师傅?陈师傅?您笑什么?”沈丽予在问他。
他道:“没什么,没什么,你们出发吧。”
·
林丽和陈师傅留在原地,沈丽予带着怀瑾、握瑜出发了。盖着油纸的牛车,慢慢地把他们做的书运到了邻州县。沈丽予打算先在乡道上转一转,再去城州的街道上摆卖。
现在的这个沈丽予早已将身份、颜面那些抛诸脑后。自尊什么的,没有经营印坊和赚钱要紧。她和怀瑾、握瑜卖力地吆喝,价钱都喊出来了,却无人问津。
乡道吵闹,周围都是卖菜卖肉的。眼前都看不见几个文人模样的路人。
地方不对。
于是,他们拉走了牛车,从乡道旁的小巷钻进去,在民居附近转了转,终于遇到了几个学生。
只是这些人,手头并不宽裕,虽然想要书,但拿不出足够的钱。“你们做了这么多的书,就不能送给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一两本吗?”
如果可以,沈丽予听了这些书生的话,也许会把书给他们,算便宜些,甚至不要钱。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时候。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辛苦把书做出来,供人品读,是为了让人买走,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多的好书,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