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但也有一些难以浇灌的旱田。并且,由于小河窄且浅,每年的降水就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整个丰柏村的农业活动依然是需要靠天吃饭的,风调雨顺则农田丰收,百姓足衣饱食,进而世道安稳。
这一场春雨下得及时,下得足量,下得温润。
一场春雨过后,野菜冒头,绿叶疯长,百花初绽,万木回春。
这一场雨也意味着春耕的序幕拉开。
不过对于北方诸省来说,由于大量的农田用来种植需要越冬的小麦,因此初春倒不是最主要的耕种期,反而是夏秋季节,尤为忙碌。
不过春耕时节对于丰柏村的农户来说,也相当重要,因为此时,正是棉花的种植期。
陈家共十七亩地,其中两亩是棉田,春夏时节生长着棉花,秋季节则会大量种植白菜、萝卜、芥菜疙瘩等冬储菜。
棉花这一作物早已传入,但其大量种植也就百来年历史。大乾朝建立后,朝廷也曾广泛推广棉花种植,因此,棉花也成了大江南北的农田里相当常见的作物。
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种植一亩棉花的收益要比种植一亩小麦高个两百来文。
虽然种植棉花收益高,但农户是不会把田地都用来种棉花的。
一是朝廷不让。如果农田都变为棉田,粮食产量如何保障?因此,朝廷虽然推广棉花种植,但也早已对棉田的数量作了限制。
比如像陈家有十七亩地,那么这十七亩地中棉田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两亩;如果一家的地小于五亩,那棉田最多不超过半亩。
二是农户也不愿意都种棉花。农民虽然种地,但也是受过最多饿,吃过最多苦的人。虽然种棉花收益多,但他们太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了,饥荒时你拿着黄金都不一定能买来吃的。
因此,农户人家的土地肯定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连带种植少量棉花等经济作物。
春雨一过,陈家的劳力们就开始去整治棉田,点播棉种了。
古人是极勤劳、极聪明、极有智慧的。他们在农业上耗费的心力和体力,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比如陈家,虽有两亩棉田,但为了再多收一些棉花,多卖一些银钱,每年春耕时不仅会把棉田种好、种满,还会在麦地里套种棉花。
棉花本就不好打理,套种的棉花更是需要费心费力。
需要在小麦刚冒茬时在垄间撒上棉种;小麦该收割时,棉花已出株,需要小心养护,避免踩踏;之后地里还要种一茬玉米,需得边撒种边看护着棉株;而当棉花该收获时,玉米也正是生长期,需要避着玉米小心摘棉花。
即使如此麻烦,但为了更好的收成,更多的银钱,农家人还是会选择去做。
因此,丰柏村的家家户户,不论地多地少,不论有没有专门的棉田,都会耗时耗力的在合适的麦地里套种棉花。
初春二月,广袤的农田里,已经忙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