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三人行(2 / 4)

加入书签

向,楚辞秋顺着指尖向远处眺望。

幽幽松林之中,一个陈旧不堪的小道场掩于一片深绿林海,却又隐隐若现。

但那道场之后,却也是一座高山,看起来比四周群山更要秀丽,且不知高上多少,似要直插云天。

这时景华也收起春宫图,意犹未尽地说道:“那道场之中有大动静,这道场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万年间无人可移,传闻有大机缘,莫非是真的?”

楚辞秋看向陶言之,老头将边上一株松树枝折下,抛给景华,而后才慢慢开口:“无妨,我们只是过道的,随便去看看也好。”之后便领着楚辞秋朝那名为百将枯的道场走去。

景华端详着手中的松枝,烈日照耀下,松枝依然翠绿如春,景华眼神闪烁,唏嘘一阵,赶忙跟上二人。

“如今世俗道场无非是一些人诵念经礼忏,唱赞吟偈,步虚旋绕,步罡踏斗,希望召请神灵莅临醮坛,以达到赐福延龄、升仙度亡的目的。”

随着深入,那座道场显现于三人眼前,倒是于普通家宅无异,而景华此时也普及起知识来:

“其实上古时期的道场就是修行之人的居住地,可大可小,却鲜少有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轩、斋、廊、阁、阙、门、坛、台、亭、塔、榭、坊、桥之类的建筑结构,除非是一些有特殊癖好的修士,否则大道至简,没人喜欢太过招摇,比不得如今的大靡大奢。”

跨过道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院,小茅屋立于正中间,院子两侧栽满了青竹,院内有一套石桌石椅。

楚辞秋观察了一番院落布局,呢喃道:“南面近山,檐面不整,而且此间看似平平无奇,但是灵气却又聚于此。”

景华把玩着松枝,走到院中,笑道:“阴阳各司其职,单即为阳,阴方在偶位,以劣象相离,看似有卦,但实则虚之,全都藏在这了,此地别有洞天啊。小子,听说过寰宇至宝吗?”

楚辞秋本不想回应,可看到景华那愈发嚣张自信的表情,沉声说道:“内辟空间,可幻化世间三千相,这天下也找不到几个,你是说这里有此物?”

景华略微诧异道:“没想到野小子你还挺有些见识。”

景华说着看向所谓的陶老前辈,在那瞬间疯狂挑眉,后者一脸莫名其妙。

“不过这道场里可没有什么寰宇至宝我想说的是,这里的空间其实被切割出了一条缝,那里面内辟了一个空间,这是上古一种空间秘法,如今无人探究出缘由。

而此处表面万籁俱寂,内则暗象丛生,危机四伏。此处一白水为主,二黑土到乾,为杀气方,三碧木到兑为退气方,盖二黑克一白故为杀气。

如果不出所料,百将枯背靠的高山内部必然是暗流涌动,也可以说是山泉入海,而那海想必是北域与云梦接壤处的沉虹渊,渊下水直入外海。

古人云:‘六趣生来受此殃,只因定局欠思量,急须移改凶为吉,免得儿孙患久长’便是此理。凡煞气方有山岗高耸,水路冲射谓之煞星昂露,以此凶相做势,为的是那真正的百将枯。”

景华话毕已踏出一步,嘴里振振有词,指溢流萤,向前方点出。

顿时,异象徒生,三人像被卷入旋涡,楚辞秋只觉动弹不得,耳边响起天崩地裂似的响声。

待一片清明时,三人已站于一堵古朴高墙上,约莫有八丈高的高墙围成一圈,留出十亩地,此刻下方似乎有人在激斗,此方天地正剧烈地摇晃着。

大概是传送时没把控好,景华此时正面对着楚辞秋,此刻看到少年瞳孔剧烈收缩,感到不妙的同时迅速转身,正好迎上一尊石像巨大的脸庞。

那石像人身六臂,八丈多高身躯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瞳孔竟然发出着腥红的红光,石像递出一拳,巨大的拳头一下子粉碎了城墙的石制城栅,看似迟缓无力的一拳,却有着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景华慌忙中已经来不及抵挡,正欲带人撤出,而人未撤,拳已至。

就在那一拳快落到景华面门之际,石像却被一股奇妙的灵气卷袭,瞬移到了场中某处,同时场中传来一声:“碍事”。

景华反应过来立刻调息,两手拎着陶言之与楚辞秋腾空而起,至半空中祭出一柄飞剑,那飞剑骤然变大,直至能容纳3人有余的大小便不再变幻。

景华心中暗叹好险,那尊石像的奇袭太过迅速,且威力巨大,倘若抗下那拳虽不至重伤,但是也够自己喝上一壶了,同时庆幸临行前借走了某个家伙的宝剑,不然带着旁边二人实在太过麻烦。

三人镇定下来,马上查看起下方情形,那高墙围出的空地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擂台,擂台场上一片黑沉沉的气象,可谓迷雾重重,勉强能看到场上景象。

景华一双明眸微亮,目光停留于高墙留出八道高五尺的闸门之上,其中两个石门已经完全打开,先前的那尊石像应该就是从中爬出。

再看擂台上那阴沉的气氛,透过雾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