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归虚七山(1 / 2)

加入书签

归虚七山,顾名思义,乃是由七座山峰与一座主峰共同构成的山脉,但不同的是,归虚七山是悬浮于南通城高空上的“天空城”。

据说是归虚开山鼻祖当时打造了一个巨型法阵,每年需要大量的灵气输入,以供归虚七山浮空的能量。

而做这些举动,只为了符合当时归虚第一的名号。

归虚升空以后,众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真容,后来有一名实力强大的修士组织群众在归虚之下建城,城起后取这位南通先生的名号来作为城名。

南通城虽在归虚之下,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与它处无异,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常青。

曾有修士跨州而来,只为一睹这奇异景观。

这七座山峰,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屹立在天地之间。

而那座主峰,更是秀丽无比,直插云霄,如天地中心,连接着整片天地的灵气。

七座山峰与主峰之间,彼此相互连接,仿佛是一条条巨龙蜿蜒盘旋,将整个山脉紧密地编织在一起。

山峰与主峰之间,更有淡淡的云雾缭绕,可见山,却不识山,仿佛天地间最纯净的仙灵之气皆在此处,俨然一副让人心向往之的修行圣地模样。

归虚七山其实有次峰八座,除了掌门景华所在的天一山修行寻常法道外,还有山主六位,分别有着丹、剑、符、炼器、文、武道方面的造诣。

最近几年的宗门考核,除了那位在剑道上颇有建树的不显山山主没开峰迎宾,其他山主都或多或少地露面,说不得过个几年就能桃李满天下。

最后一座次峰称为外山,因为比起其他几座山峰显得太过微不足道,所以并没有设山主,而是将杂役弟子安排于此,同时设下灵兽苑。

一般弟子都在自己所属山峰修行与住宿,未得到相对应的弟子牌无法随意出入,除非得到了山主允许。

归虚七山的主峰之巅,有一座巨大的石台,石台之上刻满了古老的符文和图案,这些符文和图案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石台四周,有八根巨大的石柱,每一根石柱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形图案,龙鳞栩栩如生,龙爪锋利如刃,仿佛随时都会跃然纸上。

石台之后,一条蜿蜒曲折的古道依山而建,古道两侧种植着一些低矮的灵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沿着石径前行,会经过一片开阔地,这里演武场、藏书阁、任务厅、议事厅、静室、食堂、悬赏、信鸽台、议事厅侧室等林立,几位供奉各司其职,分管事务,而归虚弟子则可随意活动。

在开阔地的中央,有一座小型的石殿,石殿虽不大,但古朴庄重,这便是归虚殿,也是宗门重地,有负责巡逻的修士重关把守,听闻归虚前任掌门一直在此闭关。

过了开阔地,便是山门。

山门两侧各有一座石狮守卫侍立,门楣上雕刻着归虚二字。

从山门前俯瞰下去,可以看到那繁华而宁静的南通城。夜间俯瞰,此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嵌于大地之上。

景华身穿掌门正服,来到山门前,示意守门老人不必行礼。

景华侧身西望,思绪回到从前。

那个爱穿白袍的邋遢二师弟自从下了一趟山,回来后形象翻了新不说,还立志要成为剑道魁首,想在黄金台上扬名立万。

而且整个人变得一毛不拔,每个月的弟子月钱是连一枚细柳钱也不肯拿出来。

身旁的守门老人这时也不禁叹了口气,景华微微一笑。

那时,每至深夜,那个家伙便独自来此,遥望远方。

南通城内,一位青衣少年刚花掉最后三枚细柳钱买了碗豆腐花。

少年拿起勺子,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小口豆腐花。

那滑嫩的口感和浓郁的豆香在口中弥漫开来,配上店家自制的蜜汁,别有一番滋味,独有的清凉感在舌尖舞动。

虽说此刻南通城内人满为患,但仍然没有多少人在这家“福源居豆腐斋”落座,兴许是位置有些偏僻。

身着青衣的少年赶来后,一时间也不知该去何处落脚,误打误撞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巷,看起来鲜有人迹的样子,却没想到有一个老妇人领着孩子在此开店。

老妇人挺好说话,同意少年在此少驻半日。豆腐花的滋味也不差,就是贵了些,寻常一碗的价格已经抵得上三个肉包了,不过少年并不是很在意。

碗中豆腐花已被挖得所剩无几,少年环顾四周,店内装饰简洁而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给人一种颇有雅致之感。

白离那家伙曾经说过,山水画在技法上讲究“笔墨”,笔法与墨色不同,山的质感与水的柔便表现不一。

点内居中那幅画使的是破笔皴法,破坏原有的笔触,以此来刻画山石历久经年之感,着墨之处皆可称得上是妙笔生花,毫无不妥之处。

纵是只看那画上淡淡的灵气附着,也能知道作画人的不一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